听说薛世雄仅派遣两个鹰扬府支援燕北,西行非常吃惊。
“今南北局势已明朗,决战在即,明公为何不倾尽东北道主力进入代北战场?”
这话刚一出口,西行的脑海里便掠过一丝不详之念。伽蓝的崛起速度太快了,虽然他的家世显赫,皇亲国戚,其本人更是功勋累累的沙场悍将,但如此年轻便位居如此之高位,又深得皇帝恩宠,假以时日,其前途不可限量,若说无人嫉恨,那是自欺欺人。难道薛世雄要眼睁睁的看着燕北军损失殆尽,以此来削弱伽蓝的势力,将其牢牢镇制于麾下?抑或,是因为某种不可知的政治原因,迫使薛世雄对伽蓝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伽蓝从西行的眼睛里看到了他的疑惑,微笑摇头,“不要怀疑明公。以我们对明公的了解,他定然另有计较。”
西行起了疑念,心头有了阴霾,但做为薛世雄的老部下,他还是尽量迫使自己往好的方面想,“明公是否认为,一旦始毕可汗和北虏主力陷入我们的包围,突厥人陷入空前困境,叱吉设迫于牙帐和突厥人的整体利益,不得不尽起大军猛攻燕北,继而对我燕北大军形成夹击之势,我燕北大军一旦被敌围歼,则战局必然颠覆。从这一预测出发,明公迟延进入燕北的时间,显然是针对叱吉设,但是……”
伽蓝冲着西行摇了摇手,阻止他说下去,“相信明公,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相信明公。”
伽蓝嘴里这么说,心里也是忐忑。他倒是不在乎自己的生死,也不在乎燕北军是否会损失殆尽,他已经把改变帝国历史的所有希望都倾注在了这场决战上,即便与北虏同归于尽也在所不惜。他所害怕的,所担心的。正是燕北军的兵力不足,尤其担心叱吉设在决战关键时刻杀进燕北,在自己的背后狠狠捅上一刀,那就全完了,功亏一篑。
伽蓝反复权衡后。于深夜给薛世雄写了一份言辞恳切的书信。一句话。既然皇帝都到了雁门,都在决战的第一线与北虏厮杀,都把帝国和中土的命运维系在这决定性的一战上,那么薛世雄有什么理由不倾尽全力力量参加这场决战?
伽蓝在信中告诉薛世雄。燕北军一百三十四个团,其中九十七个团投到白狼塞战场,另外三十七个团做为备军,并在决战期间给主战场运送粮食武器等辎重物资。因为考虑到机密,并且考虑到北虏入侵的习惯是速战速决。决战时间不可能太长,所以燕北在这场决战中没有征发徭役。可以说,燕北军这次就是孤注一掷了,破釜沉舟,抱着与敌同归于尽之决心,但决心归决心,战局发展未必如燕北所愿,燕北还是急需后援。伽蓝恳求薛世雄,即便只给燕北五千援兵。只要能在燕北军的后方挡住入侵的叱吉设一段时间,给燕北军与北虏同归于尽的时间,那么这场决战最终必然能实现预期之目标。
八月十八日,伽蓝召集燕北军旅帅级以上军官军议,宣读了皇帝诏令。正式下达了进行南北决战的命令。
燕北军的军官们已经估猜到此次秘密部署的目的是在入侵北虏大军的侧翼发动攻击。大多数人考虑到燕北所处的不利环境,都认为这次攻击是突袭性的,是迫使入侵北虏不得不停下入侵的脚步,当然最好的结果是迫使北虏撤回大漠。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是一场决战。是包围入侵北虏主力后,对其实施围歼。这显然是一场惨烈的战斗,尤其对燕北来说,它的背后还有虎视眈眈的叱吉设阿史那咄捺的军队,一旦叱吉设杀进长城,那么就不是燕北军包围入侵的北虏主力,而是被北虏大军包围并有全军覆没之危。
面对军官们的担忧,伽蓝毫不犹豫的“搬”出了皇帝和薛世雄。
皇帝早在三月十七日就北上太原准备这场决战了,至今已有整整五个月,可以想像皇帝在前期做了多少准备工作,又在太原一带秘密囤积了多少军队。涿郡的薛世雄也已经完成了东北道主力大军的集结,其选锋军正在赶赴燕北,不出意外的话,几天后他们就会出现在决战战场上,所以燕北军既不需要担心自己没有援兵,也不需要担心燕北会遭到叱吉设的攻击。总之一句话,这是一场精心准备的决战,是一场胜券在握的决战。燕北军的任务就是夺下白狼塞,把入侵北虏大军拦腰斩为两截,然后死守白狼塞,在其前面阻截撤退的北虏主力,在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