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二日,皇帝抵达雁门城,同日抵达雁门的还有部分中枢重臣和左右翊卫精锐禁军及骁果第一军。
同日,在距离雁门城西北六十里外的西陉要塞上,北虏大军攻势如潮,始毕可汗和莫贺咄设亲临第一线指挥,北虏士气如虹。
雁门郡丞杨长仁、武贲郎将王智辨向皇帝告急,但皇帝无意固守西陉要塞,他只想坚守雁门城,所以他没有向西陉要塞增援。在他看来,杨长仁和王智辨凭借险要完全可以坚守两三天,而两三天后,他已经把雁门城打造成了一座牢不可破的堡垒。
然而,皇帝低估了北虏人的武力,也高估了代北军的士气。十二日下午未时左右,北虏大军攻陷西陉要塞,杨长仁和王智辨仓皇败退。
此时此刻,骁果第二军正行进在滹沱水畔,向雁门城挺进。
齐王杨暕则率行宫官僚及随行人员,以及骁果第三军和辎重营,正走进距离雁门城西南八十里外的崞(guo)城。
十二日黄昏至十三日凌晨,北虏大军如潮水一般越过句注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首先包围了雁门城,接着沿滹沱水呼啸而下,直杀崞城。
骁果第二军急速后撤,将士们甩掉负重,一夜间狂奔百里,于黎明时分抵达崞山,凭崞山之险列下阻击战阵,试图与二十里外的崞城互为犄角,不惜一切代价阻挡北虏南下脚步。同时十万火急报警太原,向晋阳求援。
皇帝措手不及,惶恐不安。雁门城因为近期收留了大量的逃亡难民,昨天皇帝又带了浩浩荡荡的队伍进驻城池,造成人满为患,粮食武器严重不足,结果雁门城不是固若磐石,而是岌岌可危,摇摇欲坠。
这与皇帝的预期大相径庭,为此他在忧愤之余。把责任全部推给了王仁恭、杨长仁和王智辨。假若这些代北军的统帅们能在关键时刻忠诚的执行他的命令,怎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危局?但此刻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此刻必需鼓励士气,团结一致,唯有如此方能把有限的兵力、物力利用起来。最大程度的发挥雁门城的潜力。固守待援,并等待整个战局向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
十三日,皇帝召集中枢重臣,详细述说了之前他一直守口如瓶的决战策略。东北道副大使、武贲郎将伽蓝指挥燕北军正潜伏于青陂道和桑干河之间的崇山峻岭里。只待皇帝以身为饵,诱敌深入,完成决战的前期部署后,接下来便轮到这位帝国最年轻的武贲郎将指挥他的军队,与北虏决一死战。
中枢重臣们先前已经有算猜测。如今得到皇帝的亲口证实,虽然一个个嘴上不遗余力的奉承着,心里却不以为然。
远水救不了近火,北虏既然不顾一切南下杀到了雁门,并且包围了帝国皇帝,已经一口咬住了“猎物”,那么就算伽蓝和燕北大军在他们的背后发动攻击,他们也未必会马上丢弃嘴里的猎物,掉头撤回大漠。毕竟此次南下入侵的北虏实在是太多了,他们完全可以用一半兵力攻打雁门,一半兵力与伽蓝和他的燕北大军决战,若伽蓝和燕北大军打赢了,则始毕可汗也只有忍痛丢弃嘴里的猎物。掉头逃离代北,反之,伽蓝和燕北大军若是打输了,则雁门危在旦夕。
当然。皇帝的计策还是不错的,假若杨长仁和王智辨能在西陉要塞多守一天。或者王仁恭不以保护难民为借口把代北军主力撤到楼烦关,那么齐王杨暕和随同一起的骁果第二、第三军以及行宫全部辎重就能进入雁门城,如此一来皇帝足以在雁门坚守一个月甚至更久。然而,现在却麻烦了,现在雁门城内的军队不足两万,官、民却至少有十五万,就算大家想方设法节约食物,雁门城里的粮食也支撑不了一个月。
从目前的雁门战局来分析,雁门城若要坚守下去,首先齐王杨暕必需守住崞城,把北虏堵截在雁门境内,不让北虏杀进太原,给留守太原的左屯卫大将军云定兴争取到充足的时间集结援军。齐王杨暕和骁果军显然是靠得住的,但云定兴就不一定靠得住了,退一步说,就算云定兴靠得住,各路援军是否能在最短时间内赶到晋阳?东都和西京的贵族们肯定要拖延各路增援军队北上集结的时间,一旦他们获悉皇帝被北虏包围在雁门,会不会落井下石,让各路增援军队停下北上的脚步?所以仔细分析下来,与其指望太原的云定兴,倒不如指望燕北的伽蓝了,毕竟年轻的伽蓝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尚没有过深的涉足帝国政治,尚没有牵扯进纷繁复杂的利益纠葛之中,他对帝国和皇帝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
不论怎么说,现在的形势尚没有恶劣到极致,皇帝的早期部署还是给今日危机留下了很多的期待和希望,当前雁门最重要的是鼓舞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