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大帝》免费阅读!

第四百三十九章:斗富(1/2)

作者:楼主大大

    院很快草创,隶属于科学院之下,第二日,张世院学士的身份带领着调配来的几个助手开始向九华山附近进发,半月不到的功夫,便带回了各种矿石,等到呈送到朱骏眼前时,却让朱骏吓了一跳,朱骏在前世虽然涉及的是农业研究,但是农学对地质也需要相当的了解,由于常年在野外进行栽培试验,因此对眼前的十几种矿物都有所涉及。

    自然金、银块、黄铜、磁铁、赤铁辉铜、硫镰、赤铜各种矿物质应有尽有,根据张世进的描述,九华山附近以黄铜矿分布最广,其次是赤铜、赤铁、金、银等金属皆有分布,而且蕴含量巨大,连绵不绝。

    要知道,这个时代虽然有了驰道,但是运输方面比之后世还是要落后了不少档次,整个江南开发区建立之后,数以万计的大小工厂需要开工,每日所需要消耗的原料是惊人的,江南现以开采的矿场根本不能维持需求,只能贴上大量的运费从各地运来,这样无形之中,江南的原料价格便一直居高不下,此次南京发现了大量的原矿,至少对于平抑原料价格有莫大的好处,一旦原料价格下降了,那么成品的价格也自然下降,这就等于一个循环,最终导致的是江南百姓的购买力增强,同样的,朝廷对这个矿山进行开采,也能得到莫大的好处,财政方面也能舒缓过来。

    不过朱骏倒不希望朝廷直接开采,他的意思是,将矿山承包给某个大商户,给定三十年的年限,一次性先收些银子过来救救急再说,三十年之内,你能开采多少算多少,三十年之后再由朝廷收回,这种买卖是后世通用的手段,既能保证土地国有,又能利用私人的力量进行开采,由于私人承包是有年限的,因此往往要比朝廷开采有效率地多,承包的银子也能立即转入国库以便发展基础建设。

    过了几日,三个对矿山有兴趣的大商人与朱骏一道巡视九华山,毕竟是个大矿,若是能够承包下来,一年的利润至少超过百万两银子,纯利润至少五十万两以上,三十年下来是什么概念?承包的费用当然是不菲的,因此真正有实力承包的商人实在不多,三个商人表示了兴趣,已让朱骏很是意外,再加上自己也十分想看看附近地地理,权且当出宫散散心,便由张世进牵头,带着一干侍卫,打上仪仗,乘着龙撵去九华山。

    提起九华山,恐怕大部分都知道在安徽,是佛教名山。南京九华山,名气、规模不如安徽的大,外地人大多不知晓。南京九华山位于太平门内西侧,,北临明城与玄武湖毗邻,东接富贵山,是钟山余脉西走入城的第一山丘,风景优美,视野开阔。早在春秋时期,此山名覆舟山,因其临湖一侧陡峻如削,像一只倾覆的行船而得名。六朝时,覆舟山是都城建康重要的屏障,也是皇家花园,称为“乐游苑”。山南麓建有小九华寺,故俗称“小九华山”。铜脉就在九华山附近。

    随行的三个商人一个姓杨,名方,是海都开发区的钢铁业巨头之一,朱骏以私人的名义在他的产业里也是有股份的,曾经也与他照过几面,杨方年约四十,云南人,长地矮胖,穿着绫罗华衣,见人就笑,看到朱骏时更是马屁如潮,这几年他的几个钢铁厂为朱骏的内库赚了不少的分红,因此朱骏倒是特意和他多说了几句话。

    另一个商人是金陵本地人,姓赵,名华,原本就是个大户,先祖在天启年间还做过尚书,满人入关之后他有先见之明,将黄白财物尽皆埋了起来,等满人入城时,他一家几十口人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当时耿忠明地汉奸兵们冲入了他家的宅子,连个花瓶都找不到,差点没把他抓出去杀头了,接过运气好,抽了几鞭子便了事,等到康熙即位之后,他看风声过了,便取出了一点银钱出来吃用,又等明军光复金陵时,他摇身一变,又成了大富之家,还在南京附近建了七八个工厂,什么生意都做,平日里一副老实吧唧地样子,看到朱骏也是笑颜逐开。

    第三个商人则是金陵城内机械商会的代表,姓严,名寇,总是一副若有心事的模样。

    车队十分浩荡,最前的是七八辆装载着侍卫的车子,接着朱骏的龙撵,再后装太监地,三个商人则在太监之后,最后又是更为庞大的侍卫车队,一直到日上三竿,才抵达了九华山脚。

    九华山峰顶地小九华寺在松柏中若隐若现。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