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汉庭》免费阅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铸汉庭

第三十一章 更名(1/2)

作者:沈不渡

    时值盛夏,关中大地悄悄染上了苍绿色的外衣,盛开着葱郁绿叶的树木渐次错落着。

    在长安通往洛阳的官道以南,是有着灰色山脊的骊山余脉,纵使盛夏,其中某些拔尖的山顶甚至还染上了一层银白,那是常年不化的积雪痕迹。

    往近了看,仿佛沉默的巨兽一般的骊山脚下。

    也就是新丰县鸿门亭的学舍旁,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帐帷,如同雨后的蘑菇一般。

    其中行走的不仅有宫人、妇孺,甚至还有不少身着扎甲,佩着环首刀的西凉军甲士。

    那日大宴以后,朝臣们又扯皮了近一个月,大军方才成行。

    一开始,李傕和郭汜、张绣要求交换人质,郭汜的婆娘偏偏舍不得儿子,又商议能不能给女儿封个君,然后交换女儿当人质。

    这能有什么效力?谁又能真正放心?

    看不过去的张济出了个主意,拿各自的堂弟、堂侄来当人质。

    这几人也算是颇得“开窗掀屋”的三分真味了。

    最后达成的协议是郭汜的堂弟郭浦、张济的堂侄张绣,留在长安城当人质,而李傕的堂弟李桓、堂侄李暹留在东归大军中当人质。

    李傕据有长安,而以郭汜为主的西凉诸将,则带着天子东归弘农,继而还都洛阳。

    但是,但是。

    大军刚过了灞陵,刘弋还没来得及附庸风雅地折一支柳条,完成“灞陵折柳”的打卡成就。

    郭汜就犯病了。

    不知道是脑子抽筋,还是就想给他封邑的百姓耍耍威风,郭汜提出请天子和百官北渡渭水至左冯翊的高陵县参观。

    刘弋当然不同意,公卿大臣和西凉军头们也不同意,大家开会讨论也没个结果。

    郭汜出乎意料地倔强,就拧巴在这里。

    大军沿着渭水两岸行军,北面是郭汜的一万余步骑,南面是张济、杨奉、董承、杨定,每家都是三千到四千的兵力,加起来才与郭汜相当。

    没了郭汜,名义上的东归讨贼也开始让人变得心中不安了。

    哪怕刘弋有谋划,却也不想在这种离着长安极近的地方跟郭汜翻脸。

    本来好好地东归之路,也变得一波三折了起来。

    与之相比,天子强烈要求给自己改个名,大臣们都没有过多地反应就通过了这件“小事”。

    天子说的一套又一套——“协这个字,就好似朕在旁边看着你们做事一般,朕不喜欢。不如叫弋,弋,谓以绳系矢而射之也。意思呢,就是大军是箭矢,虽然东归,但根子还在关中,有绳子系着。”

    当人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有一百个理由;当人不想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也总有一百个借口。

    大抵如此。

    且说,大军刚出长安几十里,就被迫在新丰县鸿门亭扎营了。

    嗯一个很有故事的地方。

    既然大军扎营,百官和家眷们也在学舍安顿好了,刘弋便带着徐晃、王越、法正、钟繇、杨修等一众近臣撒了欢似地,去参观楚汉相争时鸿门宴的故址。

    很显然,这年头的人没什么古迹保护意识。

    经过四百年的岁月变迁,原来的鸿门宴故址,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荒地旁,有一处废弃的石灰窑,而这石灰窑也早已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园。

    对于刘弋来说,出了长安城,就算不如法正所言的“如笼中鸟,池中鱼,此番东去,便是翱翔九天,纵横四海。”

    大约也勉强算得上“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真龙”了吧?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