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麦子早已经收完了,播种的冬小麦也已经长出了苗。
一群群壮实的汉子,挑着一担担的粪水,往返于山上山下之间,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
老人带着小孩在田间地头除草,大一些的孩子则收集稗草种子,他们这是要拿回去换粮食。因为杨义曾经说过,两斗稗子可以换一斗麦子,所以大人们便让这些放学的大孩子,去收集稗子。
老妇人指导着年轻的小娘做女红,教他们怎样纺好纱、织好布、绣好图、缝好衣服。杨义其实想改变这种风俗的,就是不管男女都可以做女红,不管男女都可以下田干活。
可是,男耕女织的观念,在这时候根深蒂固,只要是稍作改变,自己便引来巨大压力。就算是奴隶,也敢向他顶嘴几句嘴。
没办法,杨义只能听之任之了。现在没有后世那种环境,不可以乱改变的,如果强行改变,是要出事的。
经过了两年的发展,金沟村的村民已经是,关中大地上最幸福的人了。他们有一个有权有势的家主,而且这个家主对他们还极好,从来没有打骂过他们,更没有强迫他们做不喜欢做的事。
让他们自己凭着双手创造财富,村里一视同仁。不管是奴隶,还是良人,互相之间都没有歧视,每到有红白之事时,都互帮互助。
他们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手上也有些余财。手上有钱,家里有粮,凭本事干活,靠力气吃饭,相比于其他地方的人来说,他们真正的过上了小康生活。
所有的麦田都种上了麦子,他们起早贪黑的挑粪水浇地。他们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在麦苗长到三四寸时,终于迎来了第一次下雪。
雪一下,便没有其他活干了。杨云又组织大家将自家的窑洞加宽、加深,在里面盘火炕,再在窑洞门口搭个棚子,可以用来煮饭、挡风、挡雪等。
经过近两个月的思考、修改,杨义终于将一本《今后发展细则》交给了杨云,里面的指导方向便是,金沟村未来五年的所有发展计划。
有了这个细则,杨义不用再亲力亲为、事事指导了,由杨云他们按照细则上的事项,做细致安排,稳步向前发展就可以了。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北方草原肯定受不了了。
他们一定会南下抢劫,小股抢劫道,大军攻城拔寨。劫道不能成为出兵的理由,但肯定会有大规模的攻城拔寨,到时候就有出兵的理由了。
北方草原的人受不了,南边的唐朝人又何曾不是一样,而且比他们更惨,一个个被冻成了孙子。
北方人以牛羊肉为食,这样可以有更多的脂肪抵御严寒。他们的衣服多以羊皮制成,虽然重,但保暖。
而唐朝士兵的衣服多以麻布制成,而且里面没有棉,要想得到保暖只能多穿厚一点。穿厚的话又变得笨重了,再被冰一冻,就变得又硬又冷。
幸好杨义有先见之明,在冬天来临之前,他已经为自己制作了两套羽绒服。也给王艳做了三套,女儿做了四套,十个巨人每人两套,还剩下一套留着有用。
由于材料足够多,他们挑完之后,还剩二百多套。杨义便做主了,将一百多套拿出来,孝敬那些六十岁以上的老头、老太太,剩下的给那些劳动模范。
这一小动作,顿时又引起了村民的一阵轰动。由于这些鸭毛是从外面收回来的,在经他们的手将鸭绒扯出来晒干,再塞进缝好的衣服里。
他们是知道这一件衣服,所用的成本是多少钱。没想到主家那么舍得,那么贵的衣服,都舍得赏给他们。
这令他们感动不已,更坚定了他们死心塌地跟着杨义的想法。哪怕是用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让他们离开,他们宁愿选择死,也不会离开这里。
其他地方的人,听说了这里的情况后,也有很多人想搬来这里住。后来经过杨义的简单考核后,又收了五千人进来。但他们并不是住在金沟村这里,而是住在蓝田县边上,把那一边的荒地也全部开垦了。
由于那边比较缺水,所以那边主要是种桑、麻、果树等。当然,低的地方还是种冬小麦为主。
杨义有长安城西、城南、金沟村等大片土地,秋粮收获时便有粮商上门求‘购。但杨义听从了刘容刘胖子的建议,在长安城成立了一个粮行,并取名字为第一,目的是垄断长安粮食市场成为天下第一,由那刘胖子全权管理。
因在西市、东市都有大量店铺,所以杨义的粮行是稳赚不赔的。而刘胖子是个经商能手,在他的经营下,成为长安城数一数二的大粮商,指日可待。
杨义指示,除了留够所有人吃饭的粮食、酿酒外,剩余的便全部拿去出售。仅仅是这些还不够出售的,还要四处收购粮食,让杨云配合刘胖子去办。
卖的不仅仅是麦子和谷子那么简单,还要利用一道坝、二道坝、三道坝的六台水车,一天十二个时辰不停歇的加班,在下雪前将麦子加工成面粉,卖面粉比直接卖麦子赚的还多。
下雪后,水面结冰,水量变少,再加工的话,动力不够。用牛拉碾的话,牛会掉膘,来年耕田就不好用了。
这时候可没有粮食深加工,如果把这个行业做起来,他杨义便可以将长安城的粮食市场垄断。而这时候也没有反垄断法,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来垄断,只要不伤及别人的性命,便不会犯法。
日子一天天过去,雪下了一场又一场,地上白茫茫一片。白天的光线被雪折射回来,晃得人脑袋直眩晕,巡逻的士兵从外面回来,喝上两口酒,满脸的享受。
老人三三两两坐在火堆旁,闲聊着这些年的酸甜苦辣,再比较现在的生活,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