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不求生》免费阅读!

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1/2)

作者:宇文郡主

    对于孙可望、孙征淇父子来说,统治多达数千万人的印度教和回回臣民,最大的问题无疑在于作为统治阶层主体的华人数量过少。

    虽然经过在下缅甸的多年经略,以及后来在孟加拉一带的垦荒营田,孙可望带入印度的西营士马部众,已有战兵约十万人、妇孺老弱家眷共计三十余万的规模。

    可是不满五十万人口的华人,进入印度以后,瞬间就会被百倍于己的印度教臣民淹没。

    这样稠密的人口海洋,随时都可能导致孙可望的一叶扁舟,在惊涛骇浪中彻底覆灭。

    即便孙可望依靠着宗教宽容的博大政策,取得了印度教臣民的忠诚,但这毕竟只是短暂的情况。

    与过去长期统治南亚次大陆的中亚回回王公们相比,西营部众同样兼具了异教徒和异民族的身份。

    华人和基督徒的组合身份,又使得后西明王朝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异类。

    为了巩固呆迷儿帝国的统治秩序,也是为了扩大呆迷儿帝国的统治基础,孙可望、孙征淇两代人都出台过非常多拉拢印度教民众的政策。

    呆迷儿帝国的行政官僚体系,大部分都是由印度本土的印度教百姓担任,在这方面,孙可望的表现甚至比过去的德里苏丹国诸君主及莫卧儿帝国的皇帝们,都显得电脑端:

    他重点打击的对象是聚居在旁遮普和德里一带的回回王公势力,这些回回王公大多数心怀前朝,又和山北的阿富汗人、波斯人关系密切,商业网络甚至远达撒马尔罕和伊斯坦布尔,对呆迷儿帝国的威胁极大。

    在呆迷儿帝国的体系里,华人无疑是第一等的统治集团,作为基督徒人口的补充,葡萄牙、荷兰、英国、西班牙和法国的传教士、探险家和殖民者,甚至是他们的海盗,也经常性地可以获得呆迷儿帝国的高官显爵。

    白人基督徒,还有生活在山南地区即孟加拉、阿萨姆和下缅甸一带的黄种人土著,都是呆迷儿帝国的“老本”之一,可以算作第二等的统治集团。

    其次,作为呆迷儿帝国第三等统治集团的,则是渐渐取代了阿富汗部落骑兵位置的锡克骑兵。

    锡克教众不同于回回和印度教信徒,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上,与华人更为相似,而且骁勇善战的特点,以及被回回、印度教同时压迫的处境,也有利于让他们依附于呆迷儿帝国。

    印度教信众,整体地位上来说和锡克教众是比较接近的,都可以算是帝国的第:

    只不过由于印度教信众人口极多,民族也不尽相同,所以在不同地区,印度教信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