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部 奔向新世界第六百零九章 伟大的起航(1/2)
作者:醉虎
zh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始征收时间是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个税起征点是800元,这个标准,一直将近用了20年。20是个很有意思的数字,因为在当时制定800元个人所得税征收门槛的时候,用的就是20这个杠杆——800元正是当时zh国城市居民月收入的20倍,从购买力上来看,也相当于现在的2元。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到了去年,以国内几个发展很快的大城市为例,城市居民人均月收入最高的已经达到了1774元,已经是这个800元这个征收门槛标准的2倍多,800元的月收入,已经把绝大部分国内中低收入者囊括在个税的征收范围之内了,中低收入者成为了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征收来源。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和功能,被完全倒置,颇有些劫贫济富本末倒置的味道。
一方面是zh国经济内需不振导致的超高到畸形的对外依存度,另一方面却是占国内绝大多数人口的中低收入者手上没钱,无力消费,这个时候,20年过去了,还是800元起征点的个人所得税征收门槛就变得刺眼了起来,你都把钱从最需要消费的老百姓手中拿走了,你让老百姓拿什么去消费,你光喊扩大内需的口号,而一直不把堵塞内需最根本的问题解决,让水一直堵在管子里流不出去,光喊口号又有什么用。你想方设法要经济增长。却不知道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源是人口消费化和资产虚拟化,zh国空有全世界最庞大的人口基数,却没有与之这个基数相适应的人口消费能力,你的经济又怎么能增长得上去。内需怎么能提振得起来,社会又怎么能够稳定。
要彻底打破zh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的经济发展危局,要完成国内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保持zh国经济的高速和可持续增长,要实现zh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宏图,必须让zh国的13亿人口完成人口消费化的这一伟大蜕变,这不仅仅是zh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和崛起的需要。13亿zh国人。只要其中的四分之一的消费能力再上一个台阶或两个台阶,zh国就能一举超过美国,超过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这个全球最大消费市场所爆发出来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推动力量,将让zh国经济在未来以12.5亿人口规模为基数的经济体较量中领袖全球,而彻底开动起来飞速奔驰的zh国列车将轻松碾碎一切阻挡在中华民族崛起道路上的渣滓,没有任何人和任何国家敢挡在这辆列车的前面。
正是因为高层已经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赵耀光总理才会在新闻招待会上说出那样的话,做出那样的承诺——在未来十年之内,让zh国最贫困的两千万户家庭的银行存款,最少达到10万元。
这句话的另外一个意思。只有少数人能明白的意思,就是在未来十年之内。让zh国成为超过美国的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把美国踢下来。成为全球经济真正的领头羊和风向标。想一想,当zh国最贫穷的家庭都有十万银行存款的时候,那个时候13亿zh国人的消费能力会是现在的几倍。这个消费市场会爆发出多大的经济推动能量。zh国的企业和公司在那个时候又会有着什么样的发展。zh国又是如何的强大?
甚至不需要等到10年以后,龙烈血现在就能作出预测,到那个时候,在任意一个行业中,都会有zh国公司成长为该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标杆式的领袖企业和龙头企业,华人背景的跨国公司和财团在十年后将成为全球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甚至是决定性的一支力量,不说10年之后,仅仅现在,zh国已经有许多公司露出了这样的峥嵘面目,亿龙如是,北极星如是,其他许许多多的zh国公司都如是。这两年亿龙与北极星两大商社在海外和国内收购的大大外国公司总共加起来已经有十多家,拿亿龙金属工业公司来说,这家掌握着全球最先进纳米级数控机床制造技术的公司,在去年,就在德国收购了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一家是德国传统的机床生产企业,该企业的机床刀具在德国的市场占有率上排第二位,第二家则是德国一家电机公司,这家公司掌握了几项重要的电机技术。通过对海外公司的收购,优势互补,亿龙金属工业公司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公司整体的技术储备与升级,在迅速扩张了海外市场与占领国内市场,与被收购企业取得双赢效果的同时,对这些海外公司的收购,也正无声无息的,从根基上一点一滴的提升着zh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在去年,亿龙金属工业公司生产的几个型号的高端数控机床一举占领了国内高端数控机床市场48%的份额,一路势如破竹,成为国内机床行业的领头羊,除了高端机床以外,亿龙金属工业公司生产的高中低档的各种机床刀具,更是占到了国内机床刀具市场的75%,一路口碑,亿龙这个商标,对国内许许多多在工厂里每天与机器打交道的工程师和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们来说,已经成为了品质和可靠的象征,当之无愧的国货精品。在亿龙金属工业公司高歌猛进的去年,在国内高档机床市场和机床刀具市场份额萎缩最大的,就是日资企业,zh国不可阻挡的崛起步伐,正在一点一滴的改变着zh日双方在任意一个行业和层面的实力对比。
对龙烈血来说,10年之后。日本人就是渣,在每一个行业和每一个领域,日本公司在zh国都将慢慢的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