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免费阅读!

八百三十二章 西进(1/2)

作者:午后方晴

    地震要到八月,那时候改制已经产生良性结果。若是不裁兵,今年财政就能得到扭转。实际此次改制,官员名称并没有变动,仍沿用过去的官员名称,制度也未动,变动的只是明确各个官员职责所在,减少九成的重叠。但这就是改革。

    不重叠政令就会畅通,就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就不敢不作为,推卸责任,至此,赵匡胤兄弟的改良制度才得到真正完善,有效的保留了其好的一面,革去了不好的一面。

    五月蔡水边第一钢厂成立。

    郑朗看出许多问题,不过其他人不知道,看到的仅是更锋利的铁,更坚韧的钢,以及低廉的成本,一个个欢天喜地。没有食言,随后将三十万小股划分出来。

    并且清楚地标注了划分的原因。

    还有一半未分配,想得到,就得学习这些人。

    接着第二监成立。

    对这个监郑朗不能预计,不知道最后收益会有多少。就是镖行监,真正镖局出现的历史很晚,以前没有,要么就是驿站有些类似的功能。到了清朝才出现镖局行镖。

    宋朝也请要看护,往往贵重物品聘请老兵或者强悍的百姓押运,但一直不规范,有的人平时飞扬跋扈,关健盗贼来临时会立即逃之夭夭。还有的人与盗贼勾结,谋夺主家财物。

    比较混乱,官府对此不大管。皆是自发的行为。

    这次郑朗提议成为一个镖行监,不知道最终会有什么效果。第一乃是解决一些老兵的安屯问题,马上就要裁兵了,这些兵裁下来怎么办?即便这些兵有老弱病残怯懦者,但多少经过一些训练,特别是一些从战场上实战后退下来的残兵,只要不严重残疾,他们战斗力依然远胜于常人。若统一起来,再进步的培训。就是最好的保镖。一举两得,不但可以经营,也是一项善政。

    第二个就是替朝廷解决一些冗政。

    比如押运钱帛、物资,以前朝廷皆用正规兵士押运,或者雇佣民夫,层层克扣之下,浪费极其严重。比如宋徽宗据据曾运一块石头,从江南到京城花三十万缗钱。这时候运输很笨拙的。但怎么着一块石头花了三十万缗钱?这得多少钱哪,化成一枚枚铜钱,整三亿个。也就是浪费掉了。还有一条,就是减轻百姓压力。

    押运工作除兵士外,还有大量的百姓,不过有好听的名字。厢兵、壮丁等等,朝廷付了钱,且忧了民。终不是禁兵,待遇比较差的,家中还要耕种才能收获,这边在双抢,那边衙役过来了,走,替朝廷运东西去。能不误事吗?

    镖行成立,就部分地取代了这些兵士与差役工作,进一步减轻朝廷负担,与一些不必要的浪费,给百姓缓解压力。

    因此它的收入同样不菲,并且自成立起,郑朗又宣布了一份诏书,再裁差役,但这一回与小吏无关。而是壮丁等苦力差。也不急。要等镖行监全部成立以后再陆续裁去五万人左右。

    会陆续节省两百到三百万缗免役法费用,隐形的更不止。免役钱还照交的,但将这两百万缗到三百万免役钱划到镖行监收益上。以后根据情况,逐步增加。

    这才是大头,国家一年用于运费,会有多少?国家的,私人的,根本就无法计算。

    从中取得一成,也会产生惊人的利润。

    并且这一监成本低廉得惊人,就是镖手,也是朝廷解决了的。

    无奈,还是交一半契股给私人,不能让国家专营,否则迟早会象茶叶一样,几亿斤的茶叶,朝廷专营的结果,小心谨慎,获利还不能超过一百万缗。主要还是成本,几乎象捡来的钱一样。

    朝廷未必得多少利,但可以进一步让百姓松压,各个契股欢天喜地。盗贼劫镖时,考虑面对的不是一户愤怒,而是天下许多权贵的愤怒,甚至当地知道自己根底的豪强就有契股在里面,那么不得不思量一番。

    一箭n个雕。

    实际这就是一个放大版的黑水保安公司翻版。

    郑朗将真相揭开之后,大家先是面面相觑,然后一个个地自愧不如。这可与格物学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就着宋朝体制产生的奇思妙想。为什么以前没有人想到呢?

    第二监仍然放出五成股契,留下一半以后酌情再次分配。

    到这时候,反对声音再度小了很多。

    一个又一个监不断地出来,皆不知道郑朗脑海里还有多少监。郑朗面临一个问题,要么看不惯做一个清高的隐士,要么投身其中,将自己置与权贵一员,来改变他们。但这些人现在也面临着一个问题,要么反抗倒底,要么附和,虽肉痛了,但从另一方面得到弥补,说不定弥补的远大于自己损失。

    如何选择?

    连带着一些官员反对声音也减弱下去,至少郑朗用了心思,也做了更多的谦让。

    看到的多是这些,郑朗在皇宫里却说了另一个作用,对高滔滔与赵顼说的。金大侠无比的夸赞高滔滔,实际与刘娥相比,高滔滔政治手段还差了很多的。

    以前不用对赵祯解释,赵祯也会明白,但对高滔滔与赵顼必须要做解释:“如今六监契股牵连到一百二十余万户,六成多三等以上户,甚至许多四等户,以及极少数熬吃省穿进入的五等户。以后银行监扩股,以及这两监将会陆续以欠负户为主,那么就给了这些权势比较少的二三四等户一个更大机会。若干年后,几乎所有三等以上户,以及大量四等户进入六监。随着盈利越大,他们将会与国家整整捆绑在一起。国家荣,他们荣,国家亡,他们无。”

    这个意义对于赵宋皇室来说,会十分重要了。

    然而赵顼问了一个让郑朗无法回答的问题:“郑公,若是没有这些契股制约,此次改制会是如何?”

    大半天郑朗长叹一口气:“无法想像,甚至会……失败!”

    赵顼看着郑朗窘迫的样子。哑然一笑,随后也感到幸庆戚戚,此时一共十三份报纸,郑朗进入中书后不久,所有报纸皆谈论时弊。但真正动手改制后,大半支持的舆论消失,其余皆是反对声音,或者委婉地批评朝廷过于躁进。通过报纸风向。就可以想像下面的争议与骚动。朝堂上更是如此,反对声音越来越强烈。连唐介到了中书后,此时改制快到收尾时,唐介依然对此次改制进行了委婉批评。

    他在宫中同样感到那种压力。

    郑朗叹了一口气,又道:“陛下,还要熬啊。最少到明年秋后,希望明年年底争议声能平息吧。不然这样下去,我也能象诸葛武候那样。”

    活活累死。

    “用茶,用茶,”赵顼道。

    他让郑朗最欣赏的地方就是比较讲良心,自己苦了一点,只要一呆在中书熬夜,马上太监就端来大碗大碗的汤,汤材有来自高丽的百年老参。有南海的鱼翅,有两广的特级燕窝,省怕自己累倒。

    到了六月,老天翻天,经常大雨滂沱,黄河河水暴涨。

    郑朗立即命都水监官员下去查看。

    不仅是黄河,河北太行山诸水同样暴涨,部分地区出现决堤现象。

    与黄河无关系,黄河东北流已自澶州全部关了起来。出现灾情的乃是太行山数条支流。当然,没有黄河侵袭。危害也不大。实际这些河流同样也要治理的,但国家现在根本没那经济。河工之时,也困于经济压力,郑朗仅仅是粗治了一些河流,效果并不大。但大家最担心的还是黄河。

    官员巡视后,看到河水不停的暴涨,尽管现在河堤理论上是金池固汤,还是很担心,建议打开一些泄洪区,放水缓解河水压力。这些泄洪区也是早规划好的。不过开一洪区,就要安顿一处百姓,又得花不少钱。

    郑朗看着奏折,又看了看外面滂沱大雨,很想上河堤查看去,难道连这样的洪水也挡不住?那么谈何百年大计。

    想了想,最终同意了。

    但这一年尽管雨水多又大,始终没有出现大的灾情,更没有黄河决堤现象发生。

    国家经过大半年的骚乱之后,终于渐渐平静下来。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西北又有事。这次发生在秦州,西夏夺下龛谷之后,秦州西侧蕃部变得十分混乱,有的倒向宋朝,有的倒向吐蕃,有的倒向西夏。

    其实若不是西夏也发生了这样那样的事,都能将势力范围侵袭到岷州一带。

    这里势力范围十分复杂,名为秦州,实际秦州以西、德顺军西南,宋朝控制能力皆很弱。如果没有水洛城,整个德顺军南方皆是羁縻之所。水洛城事件过去也过去了,修也修了,没有人再提它。后来郭逵为加强对秦州西侧的控制,以及与德顺军联系,又在瓦亭川西侧,德顺军与秦州交界的地方修了鸡川寒、治平寨,将许多熟蕃笼括进去。

    实际秦州蕃户对宋朝最有好感,大多数想附从宋朝。只是宋朝对他们不感冒,不感冒了,出事时也不会伸手援助。因此被迫倒向西夏或者吐蕃。郭逵修了两寨,只能说笼括了一些蕃户,还不能对秦州西侧蕃户进行有效的保护。因此秦凤路西边的熟蕃户常常遭到西人侵掠,这个西人多指以西的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