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争艳天下》免费阅读!

第10章:为赵括平反2(2/2)

作者:fengxue



    赵军数十万将士命将丧于我手,得让他们活着出去,我赵括要让他们活。然而我赵括却不能做个投降将军,那么,只有我死。

    可以想像在最后时刻赵括不愿穿铠甲,赤膊上阵,并且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被秦军强弩击穿身体时的惨烈;也可以想像赵括在最后一刹那看到对面帅旗上打着一个“白”字时心里的滋味。原来和我作战数月,最后打败我的是战神白起…心里面应该有不甘,心里面应该有兴奋,心里面应该还有苍天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堂堂正正与战神一战的嘶喊,然而一切都结束了,从这场战争一开始就注定的失败没有意外的发生了,天下莫能当的战神依旧是战神,年仅二十八岁率领五十万军队与强秦一战予敌重创的赵括,也已经成了纸上谈兵的赵括。

    想当日在王宫里怒斥赵豹是何等英气逼人,夜访孝成王承上请战书时是何等豪迈,邯郸城头君臣率百姓送别时,一声“臣甲胄在身,不得全礼”又是何等威武,可历史就是这么无情,再才俊,再威武,失败后也注定是骂名。如果当时孝成王点的不是赵括,如果当时秦军换将白起被赵括提前知晓,如果,哪怕是运气好一点,石长城穿插的秦军被打溃了,那整个历史就要都改写了,也许今天史书上会记着战神赵括,也许就没有后来的秦始皇了,可是历史是没有如果的。谁还会记得那个曾经的赵括呢,也许只有野史上记载的一段“白起使人寻赵括尸体不得,后收其衣冠厚葬,并取括之佩剑自用”可以让人些许察觉白起对这位年轻将军的敬意了。

    ******

    战后,白起见秦昭王,论赵括。白起说,我以五十万之众围赵括二十万之军,伤亡过半,才全歼此军,是我用兵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腹中无食,以人充饥而斗志不懈,这是赵括的本领。长平之战,秦军精锐损失过半,优秀将领死伤无数,实际是秦军未胜,赵军未败。唯一的不同是,赵括死了,我还活着。秦昭王说,长平巨战,秦失六十万,赵失七十万,秦可谓小胜。而赵括死,武安君存,可谓大胜。事后,范雎谓秦昭王,长平巨战,大胜的是秦王。秦王笑而不答。

    赵国的这次拼死反击,给秦军造成巨大伤亡。长平大战后,秦国不仅没能乘胜灭掉赵国,反而数次被其余五国痛击,甚至一度被攻入咸阳郊区,二十多年之后才恢复元气。(当然这也与白起不愿领兵作战有关)

    最后一点;“我今天还谈的是关于秦国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战术和战略,国力虽然极为重要,但是请大家别忘记了,秦国的强弩的威力,秦国在战国后期是唯一发明强大弓弩机的国家,秦国的弓弩威力极大,射程最远。从长平之战就可以看出,赵括率兵突围时,身中十余箭,由此可见秦国弓弩的威力。

    我曾经数次调查当年秦国大战六国的战场,挖起了许多箭,六国的箭早就腐烂了,只有秦国的兵器和箭保存完好,由此可见当年秦国打造兵器的技术远远胜于其他六国。

    而且,我还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秦国的箭尾有三个箭羽,三个箭羽互成一百二十度,而其他六国只有一个箭羽。(注:现在的导弹都有三个尾羽哦,为了保持飞行稳定。)

    为什么秦国要用三个箭羽呢?经过我们家族的多年研究,发现有三个箭羽的箭在空气中飞过时,飞行最稳定,不容易发生方向偏移,可以精准的射到目标,而其他六国的箭羽就不行了,在飞行过程中容易发生方向偏移,甚至导致错过目标。

    而且我发现秦国的箭身和箭头都是三棱锥形的,为什么要用三棱锥型的呢?

    我想大家都明白,如果三棱锥型的箭头和箭身射入人体内,如果拔出箭头,会血流不止。

    这种三棱锥型的箭威力是极大的,而其他六国的箭却是扁平型的,就算射入人体内,造成的创伤也不会太严重。

    这或许也是秦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优势之一。

    赵嫣然的看法震惊了所有的人,就连楚相玉也震惊不已,明月导师也吃惊,良久才道:“赵嫣然同学说的非常在理,虽然,最后赵国还是败了,但通过以上几件事情大家是不是对赵括有了一个新的了解,至少不能那么肯定的认为此人就是一草包将军了。这是一场改变历史走向的战争,双方的胜负因素,并不是我们今天几篇文章就能说明的。

    各国关系,地理战略,战术特点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战将的谋略相对来说并不是唯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应该看到秦国的内政改革比赵国强,不应该把失败的责任都推给他一个人来背。眼见还不一定为实,耳听就更不一定就是真的。”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