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四十七 师徒汉奸(下)(2/2)
作者:猫吃狗粮
“维新导师”,也当真是贻笑百年!不过考虑到翁师傅和康圣人在功名心热与寡廉鲜耻上的一脉相承,康某能做此等言行倒也是意料中事!
难能可贵的是,淮系之中,非只李鸿章一人能有“今日所急,惟在力破成见,以求实际而已!”的睿智明断及全力推动洋务事业的戮力前行,其余如刘铭传、张树声这前后两位淮系二号人物,亦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竭力推动国家变革——刘铭传早年即上书中央建言应修铁路、开矿山以推进洋务事业,受命出任首任台湾巡抚后更是在台湾岛内巩固海防、兴建铁路、广设电线、发展商务、抚番垦荒,建设新式企业,使台省之近代化成都几为海内之冠!
而曾在李鸿章因母丧丁忧守制期间署理直督,并以雷霆手段平定朝鲜“壬午之变”的张树声在1884年病逝广州时,亦曾在其上给清廷的遗折中,发出了:“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戍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噘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驭?”的质问和“圣人万物为师,采西人之体,以行其用”的谏言!
历史从来都是公平的,它在给予日本以发动“明治维新”的大久保利通等一代精英的同时,亦给与了中国以李鸿章为首的这一代在视野与行动上超越了时代的人杰。
但幸运女神却又异常冷酷无情的抛弃了中国,和同时期的日本那一代政治家们相比,李鸿章等人所能施展的舞台实在是太窄太小了……
~~~~~~~~~~~~~~~~~~~~~
“敢为天下先?”,李鸿章突然颇为自失的一笑,“怕就是即便你走在天下先,却亦动不得那中枢诸公分毫!”
“学生以为,天下的事情,不过事在人为罢了!”,一旁的任令羽不卑不亢的道,他望着李鸿章,试探着问道:“不知老师是否还记得当年是如何带淮军入沪的?”
李鸿章的一双眼立时咪了起来——同治元年,因为那位“九帅”曾国荃执意要取破金陵的头功,拒不接受其兄曾国藩要他率兵救援被太平军围困的上海的命令,他李鸿章才得以奉师命回乡组建“淮军”援沪。而当淮军方一成军,便立即分7批乘坐上海士绅花18万两白银租来的英国轮船,经由太平军严密设防的南京防线,沿长江在一路直抵上海!
而当搭载淮军的船队经过南京江面时,驻守在两岸堡垒上的太平军将士个个剑拔弩张,他们清楚看到轮船上的淮军,只因为有外国轮船这张“虎皮”掩护而不敢开枪,9000淮军这才得以安然抵沪……
洋人的虎皮……
“治明的意思是?”,李鸿章看着面前这个脸上尤有青涩之气的弟子,若有所思地问道。
“老师亦曾说过,今日中国之情势,欲求振作,惟‘外须和戎,内须变法!’8字!”,任令羽目光幽幽的继续道:“而学生以为,以朝廷内之掣肘重重,单凭我北洋之力,欲行变法,其难不啻于登天,而既然堤内有损,何不堤外补之?”
“如何补之?”,李鸿章容色不动的追问道。
“学生久居海外……”,任令羽的一双眼里放射着幽幽的光,“于西洋之情势略有所知,今日之西洋,便如我中华之春秋,群雄并起,逐鹿天下,且各大强国均纵横捭阖,折冲樽俎,广行纵横之策也……”
“老师国学深厚,自然一定知道春秋时晋楚相争时,楚之亡臣巫臣所为晋国献上的‘联吴制楚’之策!”,任令羽的声音猛地低沉了下去:“学生以为,以今日大清之国力,自居晋楚可谓自蹈死路,而甘为吴国,方才是自全自强之道!”
“后生!”,李鸿章轻喝一声,仅那“联吴制楚”四字,他就已明白了任令羽心中究竟做的是何种打算。
他看着任令羽,突然笑了笑,说道:“老夫昔年不过是小小的说了那么句‘可改科举’,就立时成了以夷变夏的汉奸,可若当真用你这挟洋自重之策,那恐怕这个汉奸名头,你也是逃不掉的哦。”
“那又如何?”,任令羽冷冷一笑,道:“这汉奸老师做得,难道学生就做不得?若当真能使国家变法图强,学生便做了这汉奸,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