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军阀》免费阅读!

(一百八十七)东方“隐形帝国”(2/2)

作者:银刀驸马

842年,鸦片战争以清廷完败结束。《南京条约》签订后,在随后的赔款中,伍家被勒索缴纳了100万元,行商公所认缴134万元,其他行商摊派66万元。清政府在1843年还下令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

    此时的伍秉鉴已经意识到,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所积累的财富注定不会长久。在战争中,伍家损失了不下200万两白银。但这笔数字,对于这位号称拥有2600万两白银的世界首富来说,并不至于伤筋动骨。此时,深谋远虑的伍秉鉴已经把生意拓展到了海外,行商生意已经不再是伍家唯一的生命线了。然而,在完成了移资海外计划后的伍秉鉴,此时却已是心灰意冷。1843年9月,风烛残年的一代世界首富伍秉鉴,溘然长逝,终年74岁。

    伍秉鉴死后,曾经富甲天下的广东十三行开始逐渐没落。随着“五口通商”的实行,广东丧失了在外贸方面的优势,广东十三行所享有的特权也随之结束。许多行商不堪忍受清政府的没完没了的压榨,也纷纷向伍家学样,移资海外。

    如今这些在中国大陆消亡多年的行商们,已经完全的融入了西方主流世界之中。

    谁也想不到,现在的伍氏家族可是汇丰银行和皇家英格兰银行的大股东,也是太平洋大铁路、纽约城市银行和摩根财团的重要投资者!

    而这位受英国皇室诰封的“巴本伯爵”伍国华本人,其实就是皇家英格兰银行的执行董事之一,而这家银行却掌握着“世界货币”——英镑的发行!

    如今的伍氏家族,已经可以说是和著名的罗特希尔德家族一样的“隐形帝国”!

    “故土没人记得我们,也许是好事。”伍国华收回了思绪,拍了拍女儿的手,安慰她道,“那个满清朝廷把我们看成是背弃故国的假洋人,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而我们为所在国尽忠,如今也已经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证明了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这也可以说是你刚才所说的‘正确的***’吧。”

    “我们应该和罗特希尔德家族一样,尽量不要参与到政治当中。”伍嘉媛握住了父亲的手,说道,“我觉得,傅家这一次似乎做的有些过火了。”

    “傅家的情况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立足于国内,想要生存下来,不参与政治是根本不可能的。”伍国华说道,“我现在担心的,是他们很可能选错了人。”

    “您认为那位段祺瑞将军没有能力让中国稳定下来,是吗?”伍嘉媛问道。

    “以我的观察,段祺瑞的军事才能,应该在那位袁世凯皇帝之上,但他的政治才能,却远远的不及那位皇帝,甚至是皇帝的儿子。”伍国华说道,“他是军人,如果从事军人的本职,会做得很好,但作为政治家吗……”伍国华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之色,“也许,现在还不是我们重回故国的时候。”

    “那这位小杨将军,您怎么看?他也是一名军人,但似乎不是正经的军事院校出身。”伍嘉媛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信,好奇的问道,“他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吗?”

    “这个人是难得一见的奇才,似乎无所不知。”听到女儿的问话,伍国华的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只是,他的身世疑团太多,我们能够搜集到的关于他的信息太少,而且以他的年龄和阅历,和他现在所建立的功业太不相称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个人能够取得这么多的成绩,和年龄的关系也许并不大。”伍嘉媛说着,忽然想起了自己的那位未婚夫婿,俏脸不由得微微一红。

    “也许你说的对。”伍国华象是在对女儿说话,又象是在自言自语,“对他,我们还需要仔细的观察一段时间才行……”

    正在这时,一位仆人走了进来,将当天的报纸送到了伍国华的面前,然后鞠躬行礼退出。

    伍嘉媛望着渐渐陷入到沉思当中的父亲,微微一笑,她没有打扰父亲的思考,而是随手取过了报纸打开。

    而当她的目光落到报纸的头版消息时,目光立刻变得专注起来。

    北京,新华门广场。

    “号外!号外!顾品珍倒唐成功!已经占据云南!唐继尧下落不明!”

    “号外!号外!傅良佐就任湘督!”

    “号外!号外!美国东海岸发现德国潜水艇出没!”

    “号外!号外!俄国***加剧!蔓延全国!”

    “号外!号外!协约四国约定共同出兵海参崴!”

    “号外!号外!国会重开再即!”

    心事重重的梁启超听到报童的叫卖声,上前将一张钞票递给了一位报童,报童接过钞票,高兴地递给了他一卷报纸,然后继续叫卖起来。

    梁启超接过报纸后并没有马上打开来看,他看了看表,招手上了一辆人力车,并告诉了人力车夫要去哪里。听了他说的地址,人力车夫竟然面有惧色,但在梁启超又塞给他一张钞票之后,人力车夫不再犹豫,而是将梁启超载在车上,然后拉着他飞奔而去。

    不一会儿,梁启超便来到了杨度的首相府门前。

    让梁启超感到意外的是,今天的杨府门口,已经没有了那些荷枪实弹杀气腾腾的军人。

    梁启超下了车来到门口,敲了敲门,门“吱呀”一声开了,门房小心地从门缝里探出头来,他看到梁启超后,显然认出了他是谁,本来有些紧张的面孔出现了一丝不太自然的笑容。

    “是梁先生啊!快请进!您等着,我马上就去给您通报!”

    梁启超点了点头,随着门房来到了客厅里,门房急匆匆的进去通报,不一会儿,杨度便出来了。

    “想不到今天圈禁的日子结束,第一个来看我的,竟然是你梁任公。”杨度看着梁启超,笑着说道。

    “皙子的气色看起来还不错,就是瘦了些。”梁启超看着面色消瘦的杨度,知道他在这段“圈禁”的日子里应该是没少吃苦,不由得感叹起来。

    “能看到皙子如此,我心里总算是一块石头落地了。”梁启超说道。

    “是啊,我是弘宪帝制首逆,按道理本不应该活得这么好来着。”杨度不无自嘲之意的苦笑了一声,在梁启超面前坐了下来。

    “段芝泉还不至于把事情做得如此之绝。”梁启超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将手里的报纸递给了杨度。

    “好多天没看到报纸了,感谢卓如给我送来了这上等之薪。”杨度笑着从梁启超手中接过了报纸,打开看了起来。

    “顾品珍倒唐成功,又通电宣布滇省归附政府,这西南之乱,总算是告一段落了。”杨度看了一眼报纸,叹息了一声,“可惜大行皇帝和嗣皇帝都看不到了。”

    听到杨度说到死去的袁世凯父子,梁启超也禁不住长叹了一声。

    “项城公一代雄杰,于国于民皆有大功,竟落得如此下场,实是可悲可痛。”

    “吾所可痛者,乃神圣之君宪主义,经此牺牲,永无再见中国之日。吾伤心绝望,更无救国之方。从此当披发入山,不愿再闻世事。”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