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将士加入战场,迅速改变了整个战局。
罗艺指挥右武卫府八个团,马步军协同作战,以雷霆之势,一拳砸进西城战场。
高句丽人既惊且惧,关键时刻再度犹豫不决,在不知道中土援军具体人数的情况下,他们悲观地估计帝**队的主力已经到了,甚至更为悲观地预测辽东城已经失陷。
中土帝国的武力实在是过于强大,无论是总人口、军队人数和战争物资,对高句丽人来说都是个天文数字,而高句丽的综合国力与之相比实在是不堪一击。以目前高句丽的现状来说,中土帝国只要再起十万大军,便能在短短时间内,如摧枯拉朽般将其彻底击败。假如辽东城已经失陷,假如帝国大军正蜂拥而来,乌骨城又能坚持多久?以当前城内的粮食存粮和城内军民的数量来计算,根本坚持不到冬天的来临。
继续抵抗下去,可能会遭到中土人灭绝性的杀戮,反之,适时投降,不但可以最大程度地保全高句丽的军民,还能为高句丽的重新崛起留下足够的本钱。再说了,国王高元和平壤也对中土帝国发动第三次攻击做出了有条件“投降”的决策,所以,此时此刻,假如与帝**队拼死一战,甚至不惜代价斩杀被围在战场中心的那位帝国将军和他的亲卫团,很可能与帝**队结下更深的仇怨,彻底堵死议和“投降”之路。
还有便是高平对高句丽王国和乌骨城来说都非常重要,中土人不到迫不得已不会杀他。也正因为如此高句丽人才在东城失陷的危急时刻毅然对帝**队展开了围攻,试图以“围魏救赵”之计来迫使帝**队分兵救援,继而重新夺回东城门。同样也正是因为如此,高句丽的攻击“雷声大。雨点小”,伽蓝和他的两百锐士才在敌人狂风暴雨般的攻击下顽强地坚持了下来。
然而,帝**队的后援来得太快了,这是伽蓝预先已经估计到的。高句丽人也估计到了,所以高平才要假投降,才不得不冒险出城谈判,试图给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结果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高句丽人这么一犹豫,导致进攻节奏陡然一滞,继而导致高句丽将士的士气严重受挫,而罗艺和北平将士却如下山猛虎。一鼓作气杀了过去。士气的此消彼长,直接改变了战局,人数占优的高句丽军队竟然没能抵挡住罗艺和北平将士,让他们突破了阻击,与伽蓝和他的两百锐士会合了。
高句丽人本来围住了一群狼。现在则围住了一群老虎,虽然双方的兵力依旧悬殊,但主动权却被帝**队夺了过去。高句丽人怎么办?是不惜代价,继续在西城外战场围攻帝**队。与一群凶恶愤怒的老虎打个两败俱伤,还是马上撤回城内。用更多的军队去夺回东城门,堵上乌骨城的防御“缺口”?两相权衡。无疑夺回东城门是上上之策。帝**队正源源不断而来,一旦更多的援军进入东城门,并向城内展开攻击,乌骨城内的高句丽人则只剩下“与城共亡”一条路了,连议和投降的可能都将彻底失去。
西城外的高句丽人倒也果断,那些忠诚于高平的将军、官僚们眼看救回高平已经绝无可能,随即决定竭尽全力守住乌骨城,唯有守住乌骨城,才有可能与帝**队议和投降,才有可能救回高平。
之前他们的决策已经错了一次,导致城内军队分裂为两个阵营,各自为战,但双方都未能实现各自的目标,一个未能拯救高平,一个未能拯救城外平民,反而把东城门弄丢了。双方都有错误,都有责任,没有必要互相指责,还是搁置矛盾,齐心协力携手抗敌吧。
西城外的高句丽人紧急分兵,一部继续围攻帝**队,竭尽全力拖住这九个团,坚决不让他们突围而走,更不能让他们加入到东城门战场,而另一部分则悄然后撤,以最快速度支援东城门战场。
罗艺寻到了伽蓝。
伽蓝战斗在最前线,浑身浴血,身上多处受创,铠甲上更是伤痕累累,令人怵目惊心,可以想像到之前战斗之激烈,厮杀之血腥。
战斗在继续,北平将士四面冲上,把龙卫军锐士保护在中间,继而向高句丽人发动了潮水一般的反击攻势,试图突围而走。
龙卫军锐士们把感激之情埋在心里,抓紧时间休息,准备再度厮杀。
伽蓝掀起金狼头护具,冲着罗艺躬身致谢,但脸上并无喜悦之色。
“看到某到了西城,你是不是非常失望?”罗艺倨傲地挥了一下马鞭,以冷漠的口气揶揄道。
伽蓝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