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回合就干掉了十余辆苏军坦克。在这种情况下,肩负侦察任务的苏军装甲部队并不冒进,他们迅速利用地形稳住阵脚,机械化步兵快速向两翼展开,紧随而至的坦克部队避开敌方阵地向科灵城西面迂回穿插,尔后在郊外与对手的侧翼部队发生激烈交火。利用缴获的盟军装备,此时苏军精锐装甲部队夜战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自行火炮和坦克歼击车抵达战场之后,进攻火力陡增,强大的炮火对帝**队的阵地形成了有效压制,t-34
85在战斗步兵的支援下投入正面进攻,左翼迂回部队同时进行策应。如果防守科灵城的是同等数量的西方盟军,哪怕装备的坦克增加一倍,以他们一贯的水准很快就会败北,但帝**队再次用行动证明他们的韧性无与伦比。在苏军装甲部队不计损失的勇猛进攻下,改良型“黑豹”的战斗损失也在不断增加,履带式突击炮也有多辆遭炮击毁伤,但不论敌人的攻势有多么旺盛,余下的战车仍在沉着应战。当敌人推进到一定的距离,帝**队的战斗步兵开始用各种反坦克兵器进行阻击,使得苏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比前面更为沉重的代价。
晨曦终于到来,无云的天空响起了沉闷的轰鸣,大群苏军战机犹如迁徙的候鸟浩浩荡荡出现在日德兰半岛上空,从西兰岛方向飞来的机群也大致在同一时间亮相,它们的数量虽然明显少于对手,可呼啸而来的轰鸣声却毫不逊色,这也意味着他们所装备的喷气式战机比工业状况不甚理想的苏联人更多——与8年前拉开帷幕的苏德战争如出一辙,质量优势与数量优势的比拼依然留给人们无限的猜想空间。
双方战机像骑兵一样冲击对方队列之前,火箭动力武器已在传统空战距离之外奏响战斗号角。隔着三四公里,双方战机不约而同地发射空空火箭弹,这些远远看去形同倒置火柴头的家伙在天空中画出壮观的“跑道线”,帝**队一侧还有数十枚体型更大的地空火箭从菲英岛腾空而起。面对汹汹来袭的火箭弹,双方战机各自展示灵敏的飞行技巧,跨时代的技术差距这时也显现出来:苏军战机发射的火箭弹大都直直地向前飞去,并在延时引信作用下爆炸,籍由散布式爆炸对帝国战机形成威胁,而帝国战机发射的火箭弹在飞行途中仍能改变方向,它们的威力未必超过对手,却凭更加接近目标的爆炸位置取得显著的杀伤,加上同样具有制导效果的地空火箭弹,仅仅第一轮交锋,苏军战机的损失就达帝**的好几倍!
在超过音速的相对飞行速度下,双方战机一转眼就进入了枪弹射程,机枪、机炮的爆发式怒吼在空中汇集成密无间隙的噼啪声。从轮廓可辨,苏军投入的战机有三分之二是传统的活塞式飞机,二战时期叱咤风云的拉-9宝刀不老,被誉为苏军活塞战斗机巅峰之作的拉-11雄姿勃发,而米格、雅克系列战斗机也同样是苏联赢得两次战争的重要功勋;仅占据苏军机群总数量三分之一的喷气式战机历来是西方世界关注的对象,到苏联和盟军停战时位置,苏联空军共装备米格-9、雅克-15和雅克-17三种喷气式战斗机,其中以米格-9的空战性能最为突出,对付美国空军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贝尔-59和英国空军第一代喷气机“流星”绰绰有余,在同等情况下与美军初期型号的f-84“雷电”、英军战后新装备的“吸血鬼”对抗也不落下风,唯一的缺憾是装备数量较少,前期多用来拦截盟国的重型轰炸机编队,对战争进程起到的影响非常有限。帝国战斗机群的组成比例恰好相反,喷气式战斗机占据了三分之二的比例,在北欧制造的双发me262和在阿根廷制造的单发ta-183共挑大梁,而
f-109、fw-190有些是二战末期转移到北欧基地的,有些则是战后在西班牙生产部件、在北欧进行组装的,性能基本停留在二战末期的水平。
有数百架战机投入的大空战,喷气机与喷气机捉对厮杀、活塞式与活塞式迎面对挑的场面比比皆是,“跨届”挑战的也不少,随着双方战机相互追逐、缠斗,磅礴浩大的空中战场无边界地扩张,以至于短短几分钟之后,从地面上看整个天空都已经成为双方飞行员施展才华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