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翻盘手段(2/2)
作者:金哨本无路
到了极点,一小时之前,接到了飞鸽传书,报告说一万二千骑兵被三万多清军骑兵围住了,刚刚又收到消息,说冷旭海带兵增援了上去,暂时顶住了清军的围攻。
崇祯心急地问道:
“那一万骑兵几时可以渡过河去?”
旁边的秦知勇立即回答道:
“那不过是一条小河,我们的工兵营携带了充足的架桥器材,大约半个小时之后就可渡河了。”
这个工兵营是当初在孔雀山参加挖坑会战的明军,原是袁继咸手下,因了特别能挖坑的原因,被一纸调令调到了南京,然后就变成了大明专业的工兵部队。工兵所配备的设施经过王承恩的设计,也达到了超时代的水平,模块化、组装式的浮桥,搭载在六轮运载车辆上,用挽马牵引,对于这么一条小河,半个小时搭起浮桥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不过就算搭起两座浮桥,一万骑兵通过至少也得半个小时。
崇祯点点头,忽而问道:
“郭云龙接到增援的命令,不知道此刻到了哪里?”
刘继云答道:
“郭云龙部五千枪骑兵和五千关宁骑兵是由南向北,他本就离战场不过六十里,此刻应该已经到达另一条河边,只是要绕过河流,就能到达战场。”
秦知勇蹙眉道:
“据情报,多尔衮在战场外围还至少有两路人马,只怕郭云龙部很可能会受到阻截。”
崇祯真是急了,如今战场上己方不过一万七千人马,不,只怕能剩下一万二三千就不错了,而清军有三万之众!因河流阻隔,东线接应的一万骑兵增援不上去,由南往北增援的郭云龙很可能受到清军的阻截,如今的战场形势十分凶险啊!
崇祯有点不甘心,站起来,来回踱了几圈,问道:
“吴三桂呢?吴三桂在哪儿?”
杜濬指着沙盘说道:
“吴三桂收到前方战报之前,在这个地方,离战场九十里。收到战报立即增援,骑兵至少要一个半小时,他手下的步兵也是不少,还有朝鲜新军,只是步兵速度太慢,就算急行军,要赶到战场,只怕是五个小时之后了。”
白衡度也指点着沙盘,忧心忡忡地说道:
“此次清军选择在三面临河的这个地方围攻我先锋骑兵,如今已经围住了我军一万七千人,假设我军在包围圈内还剩下一万二千人,三万对一万二,又是野战,很难顶得住啊。此外多尔衮调集的打援清军大概不少于两万,我军现在已经到达战场附近的援军已经达到两万,吴三桂率领其他援军加速赶去,无奈他手中只有八千骑兵,还包括四千朝鲜骑兵在内。就算吴三桂率领八千骑兵赶到,我军在战场上也不过四万人马,而清军至少有五万以上,此战不容乐观啊。就看郭云龙指挥的枪骑兵和关宁骑兵的混合骑兵能不能突破清军的堵截,冲进包围圈解围了。”
刘继云毕竟年轻,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而且亲身经历了以寡敌众对大顺追兵的阻击战,故而慨然说道:
“皇上请勿过分忧虑!枪骑兵对付清军骑兵,应该稳占上风,冲破清军堵截料非难事,一旦浮桥架好,除了一万骑兵,还有四辆‘长安’装甲车,装甲车渡河之后,对于稳定战局作用不可低估。再说车骑营的三百枪骑兵和四辆装甲车也很快可以抵达河边,他们一旦渡河,只怕清军想一下子打垮我军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等我军援军源源不断开到,那时清军的兵力也没了优势,谁胜谁败还难说呢!”
崇祯微微一笑,说道:
“继云此话说的不错,狭路相逢勇者胜,清军未必就能讨了便宜去。多尔衮既然调集重兵去围攻我东线,辽东半岛这边的兵力必然空虚,我军不妨趁势大举进攻,也好缓解那边的压力。”
辽东半岛这边,自从消灭了阿济格大部残兵之后,就调了六千新军和五千骑兵前往东线,加上策应东线进攻的郭云龙一万骑兵,辽东半岛这边的兵力还有七万之众,其中五万五千是步兵,一万五千是骑兵,其中一万骑兵是黄得功的手下,原本是作为预备队的。
如果多尔衮调去东线四万人马,辽东半岛清军原有的七万五千人马在过往的日子里已经损失不下于一万六千人,这样的话,仅仅不到两万清军留守,加上金州阿济格的残敌,拢共也不到两万五千人马,以七万对两万五不到的清军,加上战车助阵,取胜将毫无悬念。
不过,多尔衮留下的守军不是一万九千,而是将近三万人马。多尔衮调去东线的兵力是三万人马,加上从东北山区征调的八千生番骑兵,以及东线剩下的一万五千清军,围攻东线明军的清军达到了五万三千之众。
多尔衮也是豁出去了,按照多尔衮的作战计划,在东线打一场运动战,发挥清军的骑兵优势,围堵加打援,收拾掉两万以上的明军,清军就能扭转被动的局面,从而转守为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