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北京和会(下)(2/2)
作者:星空漫游者
。但在这个背景之下,他不可能为了一个埃塞俄比亚而直接与德国敌对。
面对英法美的沉默甚至默许,郑宇倒是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埃塞俄比亚是一个**的民族国家,尽管在文明程度上比之目前文明社会的各强国有很大距离,但这个国家毕竟是非洲文明的代表……希望各国在埃塞俄比亚问题上能够审慎行动。不过,郑宇也同样表示“不会对埃塞俄比亚承担起国际义务”,两国间的关系“将限于正常的外交,经济,文化往来”。
德国方面随后开始与意大利方面秘密串联。
有了这样一个缓冲,五大强国终于可以比较坦承地面对最核心的问题:现实的战争。
在德国威廉皇太子面前,郑宇可以侃侃而谈“战争需要充足的准备时间”,“准备越充分,胜算越大”,但在这里,他却充分表现出了对于和平的衷心企盼。
“最坏的和平胜过最好的战争。”郑宇很诚恳地说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反侵略的战争,比收复祖先故土的战争更加正义,但也没有什么比战争更残酷。中国的欧洲政策就是促进和平— 建立在公平合理基础上的和平。”
中国皇帝的发言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强烈共鸣,而英法美也不得不对这样高屋建瓴和充满着人文精神的呼吁表示敬意。至于那些打酱油的小国,甚至也包括俄国,也对欧洲战争充满疑惧。即使是对于俄国来说,一场欧战尽管可以给它带来机遇,但也同样很可能引火上身。这个国家需要足够长,也足够稳定的时间来疗治身体上的伤痛和精神上的分裂。
首先是意土战争。
德国人的态度是矛盾的。土耳其是他一直以来极力争取的潜在盟国,本身也下了重注,更肩负着未来“沟通中德陆地交通”的重任,自然不能放弃。
意大利是德国人牵制乃至进攻法国的重要工具,能争取在自己一边有着重要意义。
面对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德国人只有装聋作哑。
英法的态度也很明确:幸灾乐祸。他们巴不得意大利人和土耳其人打声打死,甚至把德奥等国都卷进来才好。
斡旋最为积极的是中国,意大利和土耳其也都急于结束这场战争。
对于意大利人来说,自己所要求的目标都已经被占领。如果不尽早结束战争,国家负担沉重,得不偿失。一旦土耳其方面大举反攻,胜负就难说了。
对土耳其人来说,其统治中枢毕竟在欧亚交界的伊斯坦布尔,其次是小亚细亚。孤悬北非,在英法夹缝之中的利比亚其实是鞭长莫及。既然意大利人已经占领,目前也实在没有太好的办法。
最终,在中国的斡旋之下,意土两国达成协议,意大利人得以正式占有了班加西和昔兰尼加,建立起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意属非洲殖民地。而土耳其人则得到了安慰奖:意大利承诺不会支持巴尔干同盟的战争,认同土耳其方面进行反击,并向利比亚支付五千万法郎的“外交馈赠”。
调停意土战争的成功让中国方面威望大增。
下一个是巴尔干战争。
在前线,土耳其军队集中了几乎全部精华与巴尔干联军展开激战。完成了对阿尔巴尼亚占领的塞尔维亚军队也加入了战线,战斗空前惨烈。危急时刻,德国一手训练的土耳其新军从高加索地区调动到了欧洲前线,终于在决定性的亚德里亚堡战役中取得胜利,稳定住了战局。
伤亡惨重的巴尔干联军重整部队,给了土耳其人喘息之机。
到了这个时候,塞尔维亚人首先喊出了和平的调门:他们已经拿到了阿尔巴尼亚,对面的土耳其精锐部队战力不俗,自然不愿意为了保加利亚人和希腊人的利益打声打死。
保加利亚方面则受到了柏林的口头“提醒”,建议他们“尊重土耳其奥斯曼的主权”。
这个时候,土耳其新政fu已经向柏林方面输款,加大了向德国人的开发力度,并承诺扩充德式新型军队的规模,委任更多的德国顾问。心满意足的柏林方面立即宣布“调停”,在北京和会上表现活跃。
对英法来说,目前最大的危机是摩洛哥危机,两国都是被情势逼得没了退路,但这些老练的精英们自然不会和愤怒的民众一样草率。他们都清楚,目前不是真正开战的时候。而在巴尔干这样的问题上与德国人针锋相对,只会让情况越发走向失控。
在表达了对巴尔干同盟“民族解放”的“理解和支持”后,英法方面也宣布“调停”。
就这样,明面上是开大会,实际上却是“五国俱乐部”的内部讨论,最终方案是土耳其人保住了东色雷斯,马其顿的大部分,阿尔巴尼亚保持**,既不属于塞尔维亚,也不属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黑山和希腊分割了一部分马其顿和色雷斯地区。
最后是最棘手的摩洛哥问题。
经过反复的利益往还,在中美两国的极力弥合之下,英法德顺势下驴,法国人将一部分法属刚果殖民地转让给德国,德国则承认法国对摩洛哥的“保护”,算是皆大欢喜。
一系列的问题得到解决,欧亚非三大洲的战火逐渐平息,迫在眉睫的欧洲大战得以缓和,这次的和会居然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成果最为显著”,与会各国“最有诚意”的大会。
一时之间,“和平”成为了与会各国政要的口头禅。
眼看着各国的和平调门越来越高,美国国务卿艾利胡?卢特又提出了一个提案:裁军。
美国方面提出,如果各国都同意采取行动,美国愿意大幅度削减计划中的造舰计划,并且愿意放弃拟议中大规模扩编陆军的计划。
英国王储乔治看着这位大洋彼岸的殖民地后裔,心中一阵腻歪。
美国人的舰队刚刚开始成型,为了海军法案的事情,西奥多?罗斯福已经成为美国民主党和各民众团体的众矢之的。在美国,各州和国会对于联邦政fu手中的武装力量一直极为警惕,担心这样一支中央武装会导致美国地方自治传统面临威胁,甚至破坏三权分立。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州已经对联邦政fu扩充常备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表现出了极大的敌意,肯塔基和德克萨斯等州的州长和议会甚至公开宣布“反对联邦政fu试图扩张中央强权”,在美国参众两院,南方各州的议员也多有微词,美国报界已经为此爆发了几次大论战。
如果说之前白宫还靠着渲染中国人和德国人的威胁来说服国内群众,现在中国主动表现出了调停和斡旋的姿态,充分表现出了对“和平”的向往,美国人如果站出来反对,那就实在是没法交代。
至于中国,他们目前执行的依然是最早制定的1906年国防大纲,在后来的扩军狂潮中也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如果说裁减扩军计划,恐怕这个本来就在战后对武装力量尤其是陆上力量进行了大裁减的国家也不需要进一步牺牲太多。
可英国呢?
英国不像美国有两大洋作为天然防御,可以不太担心陆上安全。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最近距离只有二十九公里,面对中欧集团的咄咄逼人,英国孱弱的陆上力量必须加强,而海上力量在中国的广州级横空出世之后也面临更新换代。
出身皇家海军的乔治很清楚,如果几大国都什么都不做,那未来英国在陆上无法抵御德奥意,在海上难以对抗中国,这才是最可怕的梦魇。
不过,面对“和平倡议”,他也实在说不出来“反对”两个字。
就这样,美国的提议居然在一片附和中变成了正式“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