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全部征服。”
然而爱国的燕国人民,于两年后,新崛起的民间武力把齐军驱逐出境,并拥立太子姬平继任国王。
这位燕昭王为报一箭之仇,联合秦、楚等国大举伐齐,联军只用半年时间便攻占了齐国除莒和即墨两城外的大部分国土,齐国险些亡国。
所以燕国虽然算不上强国,但燕国人的彪悍,却一直是齐国所畏惧的。然而,依君太后的个性,要她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去燕国“吃一口”又不大可能。
因此,孙膑才建议老十三邀齐扰燕,任魏、赵两国鹬蚌相争,并趁机夺其要地,蚕食之。
秦国本就是此次事件的背后谋划者,再加上有孙膑这个军事天才的指点,真真是如虎添翼,计中有计呀。
第一百零三章“火牛阵”的意外收获
魏、燕合攻赵国之事,自然瞒不过赵国的耳目。赵王急招文武百官商议对策。
正如孙膑所料,大将廉颇受命率领二十万大军昼夜兼程,直奔赵魏边境而来,颇有一些来势汹汹的意味。
这赵国的历代国君,不乏明主。
在这冷兵器的时代,就先后在与秦国和魏国接壤之处,修建了两段长城,号称南、北长城。
在赵、魏相邻处,南长城的西段,沿着山梁丘岭而筑;在东段的平原地区,则将漳、滏河堤防连接扩建,夯泥土加高,如一条巨龙,矗立在赵国的南部边界。
所以,在赵王看来,魏国只派二十万大军来犯,若想突破其南长城,是绝对需要耗费些时日与兵力的。
之所以授命廉颇出战,是有探子密报:此时秦国的兵力部署,也发生了异动,约有二十万大军秘密调往秦、赵两国的边界。
这让本就势如水火的秦赵边境的赵队,顿时进入了一级备战状态。
至于燕国,说句心里话,赵国上上下下实在是没把它放在眼里。一个区区小国,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居然也想来赵国分一杯羹。
于是,赵王便把自己最喜爱的年轻将领赵括,也就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派了出去。
意喻不言而明,自是给年轻的赵括,一个锻炼成长和立下战功的机会。
赵国虽算得上是匆忙应战,不过,好在国力雄厚,兵源充足。再加上此一仗并非赵国本意,百姓们自然是同仇敌忾。
不过,谁曾想战事变幻,风云莫测。
魏国的吴起与公孙衍尽管在朝中一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
不过呢,这吴起既是师出鬼谷子,虽只得其形,未及其,其才智也是相当过人的。
这回,就连公孙衍也暂时闭上了他的嘴。表面上虽然还是不屑于顾,但内心之中,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心悦诚服的。
那吴起在其出发之前,便说服魏王派出了使臣,重金贿赂君太后的弟弟武信侯。
并许诺事成之后,将邯郸以东,与齐国相邻的七个城池让给齐国。
于是,在武信侯的进言下和这七个重要城池的诱惑下,君太后便默许了魏国的军队取道齐国,直奔赵国的首都邯郸。
而在赵国的南长城附近,吴起又布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