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太和门。原来太上皇和女帝要在太和门进行“御门听政”。
李睿知道,一定是有大事发生,不然也不至于如此,在清明祭祖后就马上召开御前会议。
女帝和太上皇杨勇都坐下后,女帝开门见山,直接抛出这次主题,说:“东北小邦高句丽“驱逼靺鞨,固禁契丹”,出兵进犯辽西,并暗中联络东部突厥,企图共同对抗我大隋。请诸位臣工议之。”
各个大臣面面相觑,很多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在不知道皇帝和太上皇意思的时候,谁都不愿意多说话。
看到这种在预料之中的情况,女帝杨婵儿开口了:“大将军杨素,你是老行伍了,你对此事怎么看?”
杨素是为数不多提前知道这个消息的人之一,也猜到今天御门听政的主题就是这个,要是太上皇想息事宁人,就不会如此做派了。
“高句丽此邦,一直对我大隋阳奉阴违,此次更是直接串联诸邦,企图对我天朝不利,臣以为应该派遣一支部队给予迎头痛击,打消他们的妄想。”
“高丞相是什么意见?”女帝继续提问。
“臣附议。”高熲毫不犹豫的同意杨素的意见。
高熲也是老狐狸,见今天这个局面,女帝连太上皇都搬出来镇场子了,他就知道这场仗是非打不可了。既然非打不可,他又何必当女帝眼中的坏人呢?
“只是劳师远征,钱粮调集需要时间,要是有半年左右的准备,胜算应该大很多。”高熲站在丞相的立场上,忠实的提出自己的意见。
“其他诸位的意见呢?”女帝大声询问。
“臣等附议大将军。”文武百官齐声高呼。
女帝回头和太上皇对了一个眼色,然后下了决断:“着大将军杨素统兵三十万,高丞相负责后勤保障,半年后兵发高句丽。希望各位努力筹备,不负朕望。”
“臣杨素(高熲)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退朝。”女帝说完后,根本没有理会任何人,包括李睿,就搀扶着杨勇离开了。
此时的大隋帝国,经过开皇盛世和杨勇的励精图治,已经有了充裕的国力。虽然民生艰难,但打一场对外战争还是没问题的。
而且,现在朝中的臣子多数是文武双全的人杰,哪怕是文臣也是由武将转化而来。
现在突厥由于分裂后各自稳定内政,大隋帝国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大的战争了,建功立业心切的诸位臣工对战争都是一种饥渴状态。
所以,此次事件经由女帝提出,整个朝廷居然是一边倒的同意发兵攻打高句丽。就没有一个人想到兵败的后果会如何?
杨勇也很开心,看到女帝和诸位臣子们在重大决策上能齐心协力,他觉得自己选址女帝的决策是那么英明。其实,他往女帝身边那么一坐,就是一种对女帝决策支持的表态。
李睿已经从早上睡眠不足的情况中恢复过来,看到女帝引导众大臣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心里正暗暗为女帝的统治艺术而喝彩。
但是,等等,什么?
李睿突然反应过来,难道这女帝是要征伐高句丽?还没等他有机会说什么,这事情就板上钉钉的确定了,并且已经退朝了。
今天李睿也就是一个摆设的作用,他在朝中无职无权,也没有立场说什么。虽然他认为远征会失败,但却不能说出口。
这可是女帝上台后第一次发动对外战争,要是他现在敢说出口“失败”两字,只会被女帝冠以扰乱军心的罪名,虽不至于被拉去祭旗。但夫妻关系只怕会回到以前那种相敬如宾的状态。
李睿可是知道在当年那个时空,隋帝国远征高丽历经十几年,劳民伤财,损失近两百万人口士卒,最后还是毫无建树。
并且由于精锐部队的大量损失,才导致国内打乱,各路诸侯纷纷称王。以至于强大的隋帝国快速消亡,被李唐所取代。
难道这个时空也要走这个老路吗?
自己可是帝夫,要是隋帝国没有了,女帝被推翻、杀死了,自己这个帝夫是不是也就玩完了?答案是肯定的。这可怎么办?
李睿可是一下把自己给愁死了。
一旦这远征开始,也就是十几年时间,隋帝国就完了呀。自己不知道也就算了,可是现在自己却知道了。
而自己想要改变这一结果,还不能引起自己女帝媳妇的猜忌,李睿觉得自己真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