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免费阅读!

第一百三十八章 入股来捕鲸(2/2)

作者:样样稀松

不能落后,就出一样的船只和人数。”

    郭大靖嘿然一笑,说道:“毛帅已经答应出两艘大船,某本不想出风头,可这个建议是某提出的,作为大股东,某就多出两艘小船如何?”

    抬起手向下压了压,郭大靖又补充道:“收获不论多少,毛帅那边拿三成,剩下的咱们都是平均分,如何?”

    “大靖,你还真是亲兄弟明算账。”仇震泰哈哈笑着,拍了拍郭大靖的肩膀,调侃着说道:“你是大股东,说了算。”

    “装备和培训什么的,都是你来做,如何分配,你说了算。”俞亮泰点头赞同,看神情也并不把什么收获看得太重。

    李维鸾也代表旅顺表了态,船和人都交给郭大靖,省心了。

    你们哪,光听说大鱼,数千乃至上万斤,还是当成笑话听了。等尝到好处,就该不这么想啦!

    郭大靖也不客气,准备着回到广鹿岛就派人去海洋岛,先把基地建好。等人船到位,安装装备,进行短期培训,这渔业公司就开始正常运作了。

    捕猎鲸鱼若是光吃肉,那就太可惜了。鲸脑油可制造高级蜡烛,鲸油可用作烹调,可用作润滑油,还可制造肥皂、化妆品及香水,骨粉可用作肥料……

    如果利用得好,捕鲸能成为一个产业。你想想,远洋捕鲸动不动就在海上呆数月之久,没有暴利,谁会干呢?

    也不用担心船只和武器的问题,古代的爱斯基摩人捕鲸用的还是皮艇,带有倒刺的捕鲸标枪以及皮绳呢!

    而且,增加一个产业,对于东江镇来说,也算是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否则,水师的船和水手也多半是闲着,闲着也是要吃饭的。

    也就是说,多捕少捕都是赚的,初期的投入,对于郭大靖来说,也算不得什么。

    而对东江水师的了解,也让郭大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当时叫水兵,准确顾惜说就是水手,只管操船驾船、运输物资,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

    水师里真正有些战斗力的是操炮手,或是登船之后的陆兵,比如火枪手、弓箭手之类。

    这与郭大靖想象中的水师有很大差距,估计这也只能欺负欺负建虏,在大海上,连海盗也打不过。

    但对水师的升级改造,现在还不在郭大靖的计划之内。毕竟,饭得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哦,还给了本部三成呢!”毛文龙听着内丁都司尚可喜的汇报,不禁笑了起来,沉吟着点了点头,说道:“那本帅也别小气了,再给他添两艘大船好了。”

    尚可喜躬身道:“末将不知大帅意思,未敢插言。”

    “嗯,他之前倒是跟本帅说过。”毛文龙微笑道:“没想到他还真用上心了。”

    停顿了一下,毛文龙对尚可喜说道:“陈副帅已经送来捷报,连克昌城、满浦,斩首近千。另外,建虏也从锦州撤围,此番牵制行动也算是圆满完成了。”

    斩首近升,其中只有三百多建虏,其余皆是剃头朝奸的乌合之众。

    满浦虽被攻下,但守军是主动放弃,提前渡江而逃。虽被赶到的东江水师拦截,还是逃跑了大半。

    关键是建虏撤围了,毛文龙也可以向朝廷交差了。因为有五百多建虏首级,几百朝奸人头,足以证明东江军是实打实的展开了牵制行动。

    毛文龙心里是愉悦的,尽管不知道皇帝会如此酬功,但这次牵制并没有让东江军有过大的损失,可径袭辽阳,却能成为捷报中的亮点。

    显然,自己还是有眼光的,火速提拔郭大靖,使他发挥能力,为东江镇,为自己,又增光添彩。

    而凭郭大靖对建虏的仇恨,必然还会展开行动。日后的战果和斩获,也是可以期待的。

    “末将这就整顿人马,护卫大帅返回皮岛。”尚可喜躬身施礼,转身而去。

    旅顺要塞的构筑,已经七七八八,毛文龙带走本部人马,已经影响不大。

    毛文龙接过师爷草拟的报捷文书,审阅过后,提笔誊写好,派人急报登莱和朝廷,并安排船只解送俘虏和首级。

    随后,毛文龙便召集众将,进行了安排布置。

    其实,对接下来东江镇的军事行动,毛文龙并没有具体的计划,各部还是以休整恢复为主。

    但有一件事情,却令众将感到振奋,那就是增加各部的额兵数。

    毛文龙倒也公平,按照各岛现有的兵力,按比例进行了分配。即便是郭大靖又立战功,也是一视同仁。

    对此,郭大靖倒也不以为意。

    额兵数只是表面上的,自己要有本事,有财力物力多养兵,毛文龙可是不管,还乐见其成呢!

    所以,郭大靖才在广鹿岛实行全民皆兵的战略,连妇女也要接受训练。

    等到明年或后年,他或是做生意赚了钱,或是去山东搬运了物资粮草,再扩充军队,才不是负担。

    现在嘛,郭大靖虽然有钱,但基本都要花在购买武器装备和粮草物资上。

    送走了毛文龙及所率的部队,郭大靖等各岛官兵又在旅顺呆了三天,完成了要塞的构筑和完善,才纷纷登船而去,各返驻地。

    …………………

    京城。

    建虏撤围锦州的消息,和辽东巡抚袁崇焕上报宁锦大捷,以及毛文龙的报捷文书,相差不了几天,便传播开来。

    老百姓不知究竟,只知道辽东又打了胜仗,建虏又死伤无数,心中自是高兴安定。

    关门无虞,战争还远在千里之外,也仅此而已。

    平头百姓还要为了生活奔波,考虑的是衣食住行,真的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管其它的事情。

    但朝堂上,为了这个宁锦大捷,却在争论,甚至是互相攻讦。党争,真的是大明的痼疾,难以根除。

    实在是袁督师在此战中的表现过于不堪。若说有功,坚守锦州的赵率教和镇守太监纪用,以及率家丁违令出战的满桂,都比他强。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