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当即传令退军。众人站在城头,望见蒙元军军形整肃,后退时井然有序,先行者不躁,殿后者不惧,不禁叹了一日长气,心想:“蒙古精兵,实非我积弱之宋军可敌。”
蒙古兵退,襄阳城转危为安。众人便赶忙下去询问,那些百姓,可都已经无恙?当得知大部分,都已经入城后,众人这才放心。
将一切收拾妥当后,众人这边回去休息了。结果,当夜,就有家仆,敲响李达等人的房门,道:“郭爷请李爷快去,有要事相商。”
李达问道:“所为何事?”
那家仆回道:“两位武少爷忽然不知去了哪里,郭大爷和郭夫人都着急得很,郭姑娘已哭了几次啦!”
李达不明所以,便赶了过去。路上碰到了杨过,这才得知事情缘由,原来是:武家哥儿俩为了争娶师妹,均想建立奇功,定是出城行刺忽必烈去了。
昨晚杨过这在外面与小龙女闲聊,不料,却是碰到了郭武三人之间的三角恋情,然后,两人便躲在一边,目睹了整个事情的发展,经过,结果。
几人匆匆来到内堂,只见黄蓉穿着宽衫,坐在一旁,容色憔悴,郭靖不停的来回走动,郭芙红着双目,泫然欲位,桌上放着两柄长剑。
郭靖见众人来了,便道:“事发突然,迫不得已只得找诸位帮忙了。我那两个徒弟,跑到敌营去了。”
李达听后,没有讥笑还是什么的,而是对众人道:“当务之急,还是想办法将他们救出来,对方有没有说什么?”
郭靖拿起剑下压着的一封信,交给了李达。只见信上写道:“大蒙元国四大王忽必烈奉金刀驸马尊前。
昨宵夜猎,邂逅贤徒武氏昆仲,常言名门必出高弟,诚不我欺。小王久慕金刀驸马风采,神驰想像,盖有年矣。
今日一见,金刀驸马果然了得。兹特移书,谨邀大驾。军营促膝,杯酒共欢,得聆教益,洵足乐也。尊驾一至,即令贤徒归报平安如何?”
信中语气谦谨,似乎只是请郭靖过去谈谈,但其意显是以武氏兄弟为质,要等郭靖到来方能放人。郭靖等他看完了信,道:“如何?”
李达道:“那就走他一遭,又有何妨!郭大侠你和杨过两人,过去赴会。我与李姑娘两人过去救人,到时候,等我信号,立马就走。”
众人商定好之后,便立即动身,前往敌营。四人骑马至敌营附近后,兵分两路。杨过与郭靖二人,骑马前往。
而李达和李莫愁则是下马步行潜入,两人潜入敌营后,便瞧得郭靖已经与忽必烈聊到一起。
而武敦儒、武修文二人,也是在这里。不过,两人手足都被用牛筋绑得结结实实,双足之间的牛筋长不逾尺,迈不开步子,只能慢慢的挪着。
忽听得郭靖朗声道:“小徒冒昧无状,承王爷及各位教诲,在下这里谢过了。”
转头向武氏兄弟道:“你们先回去告知师母,说我会见故人之子,略叙契阔,稍待即归。”
两兄弟还要说些什么,郭靖则是将手一挥,道:“快些走罢!你们禀报吕安抚,请他严守城关,不论有何变故,总之不可开城,以防敌军偷袭。”
这几句话说得神威凛然,要叫忽必烈等人知道,即令自己有何不测,襄阳城决不降敌。
忽必烈笑道:“两位贤徒前来行刺小侄,郭叔父谅必不知。”郭靖点头道:“我事先未及知悉,小儿辈不知天高地厚,胡闹得紧。”
忽必烈道:“是啊,想我与郭叔父相交三世,郭叔父念及故人之情,必不出此。”
郭靖正色道:“那却不然,公义当前,私交为轻。昔日拖雷安答领军来攻襄阳,我曾起意行刺义兄,
以退敌军,适逢成吉思汗病重,蒙古军退,这才全了我金兰之义。古人大义灭亲,亲尚可灭,何况友朋?”
忽必烈却全无温色,含笑道:“既然如此,郭叔父何以又说两位贤徒胡闹?”
郭靖道:“想他二人学艺未成,不自量力,贸然行刺,岂能成功?他二人失陷不打紧,却教你多了一层防备之心,后人再来行刺,那便大大不易了。”
忽必烈哈哈大笑,心想:“久闻郭靖忠厚质朴,口齿迟钝,哪知他辞锋竟是极为锐利。”其实郭靖只是心中想到什么,口中便说什么,只因心中想得通达,言辞便显凌厉。
忽必烈见郭靖气宇轩昂,不自禁的喜爱,心想若能将此人罗致麾下,胜于得了十座襄阳城,说道:“郭叔父,赵宋无道,君昏民困,好佞当朝,忠良含冤,我这话可不错罢!”
郭靖道:“不错,理宗皇帝乃无道昏君,宰相贾似道是个大大的奸臣。”众人又都一怔,万料不到他竟会直言指斥宋朝君臣。
忽必烈道:“是啊,郭叔父是当世大大的英雄好汉,却又何苦为昏君奸臣卖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