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亲政》免费阅读!

第223章:名无人知,功垂千古(2/2)

作者:囧囧无声

来:

    周成一听,顿时醒悟:“原来陛下是要说这个!”心想:“陛下博通古今,这事岂会不知道呢?明明知道,还来问我?”恭敬的回道:

    奇技淫巧的说法,起源于周伐商,这是两千八百多年前的事情了。

    当时,周伐商,商为天下正统,伐商为叛逆的行为!

    为了使伐商这样的叛逆行为正义化,周发明出了以德配天的概念!更列数商纣王的数条罪状,以为自己的叛逆行为正名!

    其诸多罪状之中,有一条就是:做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这是“奇技淫巧”最初的来源。

    商灭亡,周兴起!

    周列出的种种罪名,也就坐实了扣在了商的头上!

    因为犯了那些错误,所以亡国了!

    那些追责,也就成为了亡国的征兆!

    所谓以史为鉴: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后世王朝,唯恐灭亡失去天下,不能再坐享富贵,因此,认真学习借鉴前朝!其覆灭原因,更是引以为戒!

    这本来并没什么不对,是挺好的事情!

    奈何,天算不如人算,造化弄人呀,历史经验要么走着走着就忘了、要么特么的走偏了!

    当权者贪鄙,以天下为私有,搜刮天下,乃至于与万民为敌,迫得民反而失去天向!

    ——这样的历史教训,早就总结出来了。

    奈何,在封建、帝制之下,大权在握的权力者们,鲜少有人能把历史教训时时的记在心上,并引以为戒,不再触犯的。

    懂得道理,和能做到,不是一回事,是特么的两回事!

    道理都明白,就是做不到。

    做不到,以史为鉴,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前车翻车了,后车没有做到借鉴前车翻车经验,以令自己避开那翻车的坑。

    于是乎,前车在那坑翻车了,后车研究一番,知晓道理了,兴冲冲上路,也在同样的坑里翻车了!

    “奇技淫巧”这件事,就是属于走偏了的。

    后世吸取商亡经验。

    说,在商朝时,“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行伪而坚,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

    到了东汉的时候,大儒、经学大家郑玄,在给礼记做集注的时候,又给加了一条: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这就更进了一步!

    本来过是

    这时晋升成以疑众了。

    所谓“以疑众”,就是蛊惑人心!

    封建帝制下,皇帝是权力集中者,官僚分享权力,形成权力集团!

    他们不仅是物质世界的权威,还要做精神世界的权威!

    所以,对于能“疑众”的,就都要镇压、杀掉!

    这是为了保证自身的权威,维护既得利益!

    什么叫疑众呢?不是指讲什么神诡迷信,而是指于皇帝唱反调!

    搞迷信不要紧,以迷信维护皇帝权威,那是皇帝鼓励的。

    但是,以迷信忽悠人,和皇帝唱反调,这就不行了,这就是疑众、妖言惑众!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小说app,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搞技术的,技术创新,能提高生产效率,这于民于国都是有好处的!因此,“奇技淫巧”就具有获得人心、成为权威的能力!

    翻翻历史,上古圣贤,一个个的,能成就圣名,岂不都有搞“奇技淫巧”的经历?

    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就是靠搞“奇技淫巧”,而建立了大功,因为有此大功,所以被世人奉为圣人呀!

    但是!

    “奇技淫巧者”获得权威,岂不就与皇帝、官僚们的权威,相抵触了?

    一山难容二虎啊!

    这样的人,存在就是威胁!

    于是乎,历代王朝,对促进技术发展,都是极其消极的!

    就算有能人搞出了新技术,大益于民,朝廷也用了,但是,其人仍旧名声不显、高技术更为贬低为末流、小道。

    比如:竹林七贤,名扬千百年!

    可是,毕岚、马钧、赵过,这三个人谁知道他们呢?

    他们的功绩,可远远的在一堆的文人之上!

    可是,他们名声不显、功绩不显!

    东汉时的毕岚发明了翻车,“翻车设机车以引水”。

    翻车的工作原理是:其上、下链轮,一主动,一从动,绕在轮上的翻板就是传动链,这个翻板兼做提水的工作件,一面带动翻车转动,一面把水提上来。长期以来,翻车成为农村中应用最广、最为重要的一种提水机械。

    马钧对翻车进行了改进,制造了新式翻车,结构精巧,能连续不断地提水,效率大大提高。这种新式翻车也较省力,儿童都能转动。以后,这种翻车发展为龙骨水车,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西汉时在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碎土的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西汉赵过发明了播种耧车,叫“三脚耧”。这种耧能同时播种三行,比之原来的“一脚耧”效率有很大提高,一天能播种一顷地。

    其构造:下面三个小的铁铧是开沟用的,叫耧脚,其后部中空。两耧脚间的距离正好是一垄,三根木制的空心圆耧脚,下端插入耧铧,上端与籽粒槽相通,籽粒槽下部前面由一个长方形的开口和前面的耧斗相通。耧斗的后部下方有一个开口,装有一块活动闸板,用一木楔子管紧,以调节籽粒流出的多少。为防止种子在开口处阻塞,在耧柄的一个支柱上悬挂一根竹签,竹签前端伸入耧斗下部系牢,中间缚一铁块。耧的两边有两个辕,相距可容一头牛。”

    使用这种耧,一次可完成开沟、下种、覆盖三道工序。这种耧一直沿用至今!

    赵过还创造性的提出了代田耕作法。

    这些人都为民为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他们在历史上名声不显。

    千百年来,他们的名字,销声匿迹了一般,到士林中去问问,基本上就没有知道!

    百姓用着他们创造出来的技术,问他们这技术谁发明的,他们也是一无所知!

    非止千百年来如此,就是在当时的当代——他们能创造巨大的价值,虽然皇帝、官僚怕他们抢权威,但是,巨大的利益之下,仍旧会用他们,——他们的地位,也是很低下的,

    譬如赵过,就十分不受重视,如此功绩,在古书上,也只只言片语的提及。

    生卒年不详,籍贯、生平的详情,也均无资料可考!

    这是很不正常的!

    因为,赵过在汉朝时,官至治粟都尉,秩比二千石,位堪九卿。如此高官,连字什么,都没记载!

    一张无形的黑手,在这背后若隐若现!

    ……

    ——————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