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书,太祖皇帝本纪》免费阅读!

第二百二十六章:四位知府(上)(2/2)

作者:煌煌华夏

永胜显然没这么大方。

    名人确实是名人,但名人他也是人。

    年纪轻轻能通过国考,也只能说明他们比起普通人来先天条件更好、头脑更聪明,至于其他的能力嘛。

    还没看出来。

    看不到那就需要锻炼,需要切实的从基层操练起来。

    “这一期国家公考,计划招录一千三百六十七人,而实际招录一千五百四十四人。”

    七天的时间一晃而过,魏禀坤就捏着入选的名单来找骆永胜汇报,目的是这多出的小两百人要不要剔除掉。

    如果需要剔除,那么就需要骆永胜来亲自勾消名额。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实际招录比计划招录多的情况呢。

    这是因为作为审卷的几人不可能在审卷的过程中实时通气,说自己这边招录了多少人,大家伙都是一边审卷一边就确定哪些人入选、哪些人没有入选。

    最后一汇总,可不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要是按照后世考试那种,搬出分数制来核数,按照分数排列,比如计划招录一千三百六十七人,那就把前一千三百六十七名全部录取下来。

    这倒是省心,可万一水平都是一塌糊涂呢。

    都考个十几二十分,乱萝卜堆里倒是排第一,拎出来也没法做菜上桌啊。

    要都是这种水平的官,骆永胜宁可着一个都不要。

    不设分数线只凭个人来判断水平是否配得上录取,当然也有很大的坏处,不仅浪费精力也更容易使审卷人获得谋私、主观评断的特权。

    所以若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数制度显然更合理。

    但那要等到全民教育普及后才适合。

    若是这次参加国考的不是一万多人,而是十几万人、几十万人的话,或者等有朝一日,这个国家有上千万人都会读书识字,那骆永胜绝对会把试卷分数制度推出来。

    大浪淘沙一定能筛出金子来。

    他现在是怕基数少,别一个金子没筛不出来搞出一堆烂泥。

    硬往墙上糊,害民又误国。

    “既然才多了不到两百人,那也就别勾销了,江西的官员空额虽然补够了数,但咱们还有湖北湖南呢,派过去先练着,明年湖南湖北就会开省考、将来咱们大楚一经扩张置辖也会更多,现在多两百人,将来说不准都会少上万人。”

    骆永胜交代下来,顺手在这份名单上将郁金、沈曾、晏殊、范仲淹四个人的名字圈了起来。

    “这四个人的试卷答的最好,算是理论知识水平还可以,接下来就是看政务的实践能力了,挑四个府出来,先从知府开始练。”

    知府,相当于后世的地级市一、二、三、四把手全兼,这个起点可谓是相当之高。

    按说这种安排确实猛了点,给个县令不行吗?

    问题就出在这了。

    现在的骆楚政权,到处都是岗位空缺。

    别说府一级了,中央几个部院尚书还空着呢,都是骆永胜自己一肩挑。

    如那褚季,他是礼部尚书兼江西布政使兼南昌知府。

    就差再兼任南昌府库仓储管理员了。

    四十几个县中空了三十多个县没有县令,都是君卫队成员暂时性负责治安问题顺带着无为而治。

    这次招录的考生,可以说起步就是正县或者副县级,再不济的也是一县八科某一科的主官。

    而这四位成绩最突出的,给个知府就不算过分了。

    很多朝代草创之初,十几岁的省级主官都不胜枚举、数不胜数。

    若不是骆永胜打算锻炼一下,将来好委以重任,那是说什么都得留在中央。

    先从尚书干起!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