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明道,“但是有一点陛下要注意,只要陛下指定了首辅的人员,除非他死了或者自动辞职,否则陛下不能罢免。”
二人同时发问,“为何?”
刘慧明道,“为了维持政令的稳定,不然辅臣经常换,朝局必定混乱。”
王承恩笑道,“刘大人是在劝谏陛下吗?”
刘慧明点头,肯定地道,“是的!本朝的辅臣确实换得太勤了点儿。”
崇祯脸一红,“是朕太心急了。”
刘慧明道,“选出来首辅以后,下面的尚书、侍郎和郎中等官员全部由首辅自行任命,如此,一个党就结成了,因为都是自己人,就会少很多争论和扯皮的事情,没有人拖后腿,办事的效率会高很多。要是有违法乱纪的事情,则由三法司负责监督。”
崇祯思索良久,最后才说话,“十年还是太长了,最多六年,每一届三年。”
刘慧明心道,三年就三年吧,“只是要实行选举制,首先得改组内阁。”
“内阁也要改组?”崇祯迟疑道,“内阁该如何改组?”
刘慧明斟酌了一会儿才道,“首先内阁的人数太少了,大明有两京十五省,最多的时候也只有8名阁员,按臣的想法是每一省都要选一名阁员充实到内阁里去,这样讨论本省的政务时地方才有一个代表。在做票拟时,必须争取道过半数人的同意才能上呈于御前,臣建议一个提案超过八成的阁员支持陛下可直接通过,不必再披红。内阁首辅就是内阁的领头人,负责与陛下对接工作。”
“两京十三省总共十五名阁员,外加六部堂官,总共二十一名阁员”,崇祯默默地念叨着,“如此,文官确实被分权了。”
刘慧明纠正道,“没有兵部。”
崇祯一愣,随即了然,“那就是二十名阁员。”
王承恩问道,“阁员也会和首辅一样有任期吧?”
刘慧明点点头,继续阐述他的改革方案,“阁员有各省百姓选举出来,代表着民意,除了担任阁员以外不得在朝廷担任其他职务。官员做官最多可以做到尚书,要想参加首辅的竞选必须辞去原先的官职,一年以后才能参选。”
刘慧明把后世的选举制和内阁制统统搬到这个时代来,也不管适合不适合,一股脑全部倾倒给了两位古人,其实很多地方刘慧明也不是很懂,因为他毕竟不是学政治学的,对政治制度不可能烂熟于心。
崇祯和王承恩思索了良久也没想出个头绪来,最后只得求助于他。
见二人一直眉头紧锁,刘慧明便打圆场道,“这套制度是西洋人运用的,虽然比不上大明的制度,但是可以作为参考,陛下不如取长补短,量力而行。”
崇祯点了点头,敷衍道,“是个不错的建议,容朕思之。”
刘慧明自己也知道这个制度还很不成熟,便做了总结性发言,“只要军队、司法权和立法权控制在陛下手里,行政权是可以放出去的。”
王承恩问道,“何为立法权?”
刘慧明道,“就是制定律法的权力,说白了就是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力,当律法对陛下不利时,陛下可以适时修改律法嘛。”
崇祯思考了一会儿,赞道,“你这选举法比枚卜大选和会推要好,朕觉得可以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