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将家眷全部安置在中洲。
一旦吴军家眷被俘,他们还能不投降么?
这个思想和夏侯称不谋而合,夏侯称选择奇袭吴郡,正是考虑到江东世家都在吴郡和会稽郡,打这里吴人敢不回来救么?
于是曹仁对大家宣布了作战计划,由自己的长子曹泰统帅军队攻城。
将军常雕督领王双、诸葛虔等带兵五千,乘油船,袭击吴军眷属住地中洲。
蒋济一听这个计划,立刻对曹仁的做法提出了反对意见。
“吴军占据西岸,将战船列于上游,如果分兵进攻位于下游的沙州岛,无异于自取败亡危险。”
蒋济的谏言很谨慎,但是很适用,但是曹仁轻敌了,觉得吴军失去敢战之心,就算自己站到吴军面前,把脖颈伸过去,他们也不敢挥刀。
所以曹仁没有听从蒋济的良言,自恃兵多,坚持要分兵进攻中洲。
朱桓知道曹泰领兵攻城的消息之后,故意将城池搬空,用了一个空城计。
果然曹泰中计,轻军而出,曹泰前脚刚走,朱桓后脚就带兵袭取了曹泰营寨。
于是,朱桓火烧曹泰营寨而击退曹泰的部众,曹泰被打的大败,孤身逃亡,逃到曹仁那里时,身边士卒仅有数百。
在曹泰败退后,深入吴军身后的常雕等人进退两难。
朱桓回身与别将严圭、骆统共击常雕等人,魏军此路的主将常雕、副将诸葛虔均被枭首,副将王双被生擒,送至武昌。
曹仁因为没有听从蒋济的正确意见而招致惨败。
同时为了遮掩儿子的大败,删除了官方的军报,直说儿子战败,没有提及伤亡。
至此,在此次战役中,直面濡须城的曹泰一路损失已经无法统计,逃回合肥的仅有数百人。
而魏军进攻中洲的常雕五千人全军覆没,临阵战死的将士一千余人,剩下三千余人被俘。
到这里已经是黄初四年,位于武昌的孙权接到了来自四个地方不同的战报,或喜或忧。
第一封战报从洞口传来,魏军进攻洞口,“神风”摧毁吴军战船,吕范撤退至南岸。
但是后面有了转机,吕范、徐盛、全琮击退臧霸。
最后周鲂、吾粲到达后,众人合力击败曹休,收复失地,虽然损失惨重,但起码胜了。
第二封战报来自早些时候,从江东的建邺和吴郡发来。
越看孙权是越揪心。
魏军小股部队与京口登陆,包围京城要塞,统军者伏波将军邓艾。
魏军大批军队渡江,从京口登陆,统军着征东大将军夏侯称。
大批魏军南下吴县,旗号广陵太守屈晃、伏波将军邓艾。
大批魏军西向建邺方向,统军者兖州刺史王凌。
吴县陷落,顾承投敌。
句容陷落,顾忠投敌。
建邺告急,百姓西逃,魏军大举进攻建邺。
骑都尉周循献降京城,魏军全据京口。
建邺陷落,太子孙登苦守石头城。
凡是从东边来的战报,一封比一封触目惊心,孙权硬是强压了江东的事情,只是吩咐附近军队救援,由江东士族自救。
第三封战报来自江陵,这里离孙权很近,孙权全权指挥了援军指派,但是打了个大败仗。
虽然通过斩叛徒姚泰,暂时稳固了军心,陷入了僵持阶段,但是朱然自己知道,城中粮草剩的不多了。
江陵的消息让孙权在次陷入沉思,这时候孙权已经准备向曹丕投降了,直到第四封战报。
第四封战报来自濡须口,朱桓领兵大破曹仁,曹仁退却。
比起吕范送上的张普首级,这次朱桓送上了几个魏将首级,皆是曹仁爱将。
更是俘获王双,送来了武昌,孙权大喜过望,准备亲自提兵,在攻淮南。
这时候江陵送来了一个大消息,打灭了孙权继续作战的信心。
黄初四年,公元223年三月,江陵城破。
吴国昭武将军、西安乡侯朱然殉国,朱然在江陵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被魏军乱刃斩杀。
孙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有这个殊荣的除了吕蒙,就是朱然了。
孙权将朱然爵位晋升为当阳侯,加官兖州牧、征北将军。
由其子朱绩嗣爵当阳侯,孙权从解烦军中拨出两千人为朱绩部曲,任朱绩为右护军。
丢失江陵后,南郡将为魏国所有,虎视武昌,孙权这下是武昌危险,建邺丢失。
孙权遣使向曹丕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