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见周循挖苦自己,顾承也不生气,毕竟这个“喜事”会让周循这个忠臣的帽子脱的干干净净。
“孟遵说笑了,我吴郡顾氏哪里比得上周家,如今庐江周氏和谯郡夏侯氏结亲,孟遵前途无量,往后我吴郡顾氏还需孟遵照拂一二。”
这话怼的周胤脸上红一块白一块,眼看就要发作。
这时候周循笑眯眯的拦住了弟弟。
“子直说笑了,我庐江周氏世代为官,亲者何止一家,现今吴王亦为吾之妇翁,以我两家之好,只要子直开口,无论魏、吴,必有顾氏一地。”
这次轮到顾承尴尬了,顾承冷哼一声,拂袖坐了下去。
“仲继,阿姨可有话交代。”
“未曾,阿姨只顾着操办小妹婚事。”
周循背着手走来走,思索着,这关乎周氏未来走向。
虽说现在周家与吴、魏两国结亲,无论在哪边都可以安身立命,但是二臣终究会折损些名声。
听小乔的意思应该是允诺了降魏,根据眼前形式判断,周氏留在吴国确实前途渺茫。
周循明白现在吴国以陆氏为尊,陆逊在荆州破蜀之后,声望涨到了顶点,听说现在吴王几乎大事小事都先书信陆逊。
像周循这样的旧臣之后,吴王虽然多番照顾,但是如果几年内没有什么成效,吴王也就放弃了。
周循对自己的才华很自信,但是现在的吴国不是凭借才能就可以的,陆逊的成功离不开陆氏在江东的影响力。
可以说陆逊振臂一呼,从者如云,而周循振臂一呼,淮泗将领的后代们到有几个从者,剩下的就不好说了,毕竟周瑜已经故去这么多年,影响力衰退不是一点半点。
周家有难,这些淮泗集团的人会鼎力相助,但是若是想他们像周瑜在的时候那样以周家为尊,怕是绝无可能。
周循想通了这些事情,对于小妹嫁给夏侯称也就不是这么抗拒了,反倒是给了周循一个台阶。
或许换个地方,周氏会再现父亲、先祖们的荣耀也说不定?
“仲继,烦劳你与子直传话于夏侯征东,周循愿以京城为嫁妆,赠予小妹。”
周胤听见兄长松口,立刻喜上眉梢。
“善!善!善!弟这就将好消息告诉夏侯征东。”
言罢,周胤和顾承走出京城,把这个好消息带给了夏侯称。
夏侯称听见消息,大喜过望,对左右之人说道。
“不喜得京城,喜得周孟遵也!”
夏侯称带着众人准备出寨迎接周循,刚至寨门,就看到周循带着人打着白旗向寨中走来。
这些吴军皆未着甲未拿兵器,只是扛着白旗而来。
正因如此,封锁山路的魏军才放了他们下山。
周循看见夏侯称,立刻快步向前,单膝跪地。
“周循参见夏侯征东。”
夏侯称连忙扶起周循。
“无须多礼,你我两家已结为亲家,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听仲继所言,孟遵与吾同年所生,吾乃五月初六所生人。”
“在下九月初三生人。”
“那吾就恬为孟遵之兄。”
寒暄之后,夏侯称等人随着周循入京城要塞。
京城要塞,议事堂。
周循向着自己的妹夫夏侯称报告着京城情况。
“京城要塞共有士卒三千人,其中五百人乃越人,粮草十五万石…”
没想到一个京城要塞就有这么多粮食,江东果然是富庶的地方,怪不得当初刘备总找孙权借粮。
这一批粮食大大减轻了夏侯称的负担,夏侯称知道魏军登陆的消息,孙权应该已经知道,很快就会有东吴水军主力回援,粮草供给就会被打断。
这也是为什么夏侯称让王濬去建邺帮忙的原因,一旦王濬遇上东吴水军主力,可以就近停靠在建邺的港口,同时传信给后方,让江北停止输送粮草。
现在有了这十五万石粮草,夏侯称有信心坚持到孙权低头。
夏侯称让邓艾率领伏波军南下帮助屈晃对付士族联军,留下凌统统帅下邳兵依据京城要塞守卫京口,防止吴军袭岸。
夏侯称带着寇封和玄甲营,以周循为前部统帅周氏族兵三千人,向西而去,支援王凌。
夏侯称预料孙权一旦回援,首当其冲就是兖州军,所以南线全部交给邓艾和屈晃,自己去支援王凌。
周家被暂时留在了京城要塞,由周峻、周胤照料。
***好,梳起了妇人发髻的周彻服侍着夫君夏侯称着甲更衣,送夏侯称和兄长周循出征,望着远去的队伍,周彻心里开始担心起来,也不知是担心周循还是夏侯称。
夏侯称出发的这天,正好是王凌攻破吴王宫第二道城墙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