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抵达白帝城的只有数百人。
至此,刘备手中的百战雄兵赔了个精光,再也没有能力征讨东吴或者曹魏。
当消息传到洛阳时震惊了所有人,起初大家都把这件事当成谣言,蜀强吴弱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蜀国即便败,又怎么会败的这么惨。
直到连续几个军情奏报送了上来,曹丕才确定了这件事情是真的。
于是曹丕专门开了一个朝会讨论接下来该怎么应对。
现在陆逊的可谓是声名远播,刘备用重大的军事失误作为陆逊的垫脚石,让陆逊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
朝会上曹丕对着群臣说道“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
东吴送质一事一直拖到现在,司马孚谏言,遣使者再次前往东吴索要质子,以此试探孙权的心意,看看他到底是向魏还是向汉。
当魏国使节抵达武昌时,态度依旧十分强硬。
“吴王缘何推脱太子登来魏一事至此,莫非想试一试大魏天兵?”
孙权虽然已经打赢了蜀汉,但是他的内心依旧十分忐忑。
战役中失利的蜀汉皇帝刘备向西败逃,但是到了益州东部的永安便不再西进。
东吴方面虽然获胜,但是听到刘备驻扎在离边境如此之近的地方,孙权仍然感到畏惧。
于是孙权也不敢怠慢魏使,一边好生招待着,一边遣使去永安议和。
这个时候已经病倒的刘备躺在卧榻之上,刘备始终无法从大败的阴影中走出来,眼前不断闪过逝去的将士。
看见孙权派人过来议和,刘备欣然接受,只是不愿意在于东吴结盟,刘备的内心过不去这道坎。
蜀吴两国停战,但是没有结盟,但是也让孙权的心头放下了一块大石。
孙权让魏国使者替自己向曹丕道歉,孙权“称儿子尚幼,未曾娶妻,父子之情难舍,一旦离乡会水土不服。”
早就猜到孙权大胜后会不受魏国掌控,等到回复的曹丕并没有对这件事生气,只是不停的派遣使者去东吴索要孙登。
同时曹丕向魏吴边界各个都督下达命令,让他们做好战争准备。
夏侯称也得到了诏令,皇帝让夏侯称备齐粮草,整顿军队,随时准备出征。
一场战争阴云开始在魏吴边界酝酿。
现在的孙权很迷茫,也很慌乱,虽然打了大胜仗,把蜀国给打残了,但是东吴依旧是三个国家中最弱的那个。
现在的东吴还没有消化荆南的战争果实,领内的山越又牵扯了太多兵力,所以孙权想要两头讨好。
即便携大胜之势,孙权也不敢称帝,孙权想了一个馊主意。
建年号“黄武”,这个年号很有意思。
魏国现在的年号是黄初,蜀汉的年号是章武。
孙权从两个年号中各取一个,想当一个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对魏国就说,我东吴是你们的臣子,我的王国年号第一个字就是从你们的年号中来的。
对蜀国也是一样,我东吴是跟着你们大汉的,王国年号后一个字就是从你们的年号中来的。
这样足够表现我孙某人的诚意了吧,二位大哥你们先打着,谁厉害我跟谁。
但是孙权不了解刘备,更不了解曹丕。
刘备现在心里恨着呢,只是手上能拿出来的兵都死在了夷陵战役,其他地方的兵不可以动。
但凡刘备手中还有兵员可以调动,刘备马上就会发动第二次伐吴战争,就是因为做不到,才被失落和愧疚击倒在床榻。
如此深恨孙权的刘备,不会因为区区一个墙头草般的年号就和东吴握手言和,停战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
曹丕就给不用说了,曹丕这辈子最恨的就是二五仔。
前年曹丕刚登基那会,孙权跑来称臣,曹丕给足了孙权信任,不论身边的谋臣怎么劝诫,就是相信孙权。
给孙权封号,对于送人质推脱的事情,也是一再容忍。
但是孙权让曹丕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望,曹丕心里的火是越憋越大。
从夷陵之战后,曹丕就开始向边界各都督下达准备的命令。
这个时候孙权如果老老实实的送孙登过来,曹丕兴许还能消气。
不送就算了,还改个墙头草的年号,气的曹丕想亲自揍孙权一顿。
黄初三年十月,孙权在武昌建号“黄武”。
消息一传到洛阳,曹丕立刻下令御驾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