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只手擎天皇汉殿(2/2)
作者:酒中狐
做养女,待她视为己出。
老朱同志能以一个小吏的身份,娶了郭子兴的养女,自然不会长的太寒酸。
胡思乱想之中,刘公公再次低声提醒:“陛下,时辰到了,该上朝了。”
朱慈炯站了起来,轻声道:“摆驾!”
“陛下起驾皇汉殿!”
刘公公拂尘一甩,冲着门外吆喝一声。
……
皇汉殿是砖石建筑,规模要比北京故宫更大。
实际上,关于故宫有一个误区。
历史课本上讲述故宫的时候,有一个说法:故宫有9999间半房间,一个人在每一间房间里住一天,需要23年时间……
实际上只要是去过故宫游玩的,都知道这在扯淡。
故宫所谓的间,可不是后世意义上四面围墙的一间房。
故宫以四根立柱之间的空间,为一间,几乎每一个四面墙壁之间,都有几十“间”。
比如说,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这样下来围合出55间。
同时需要明确的是,走廊的空间也包含在“间”的统计范围内。
实际上,按照古代的标准计算,明代初年紫禁城大约有8000多间。
明末李自成兵败“一片石”后,曾在草草即位后西遁,火焚宫室。
后经清顺治、康熙两代的重建,至乾隆时为最鼎盛时期,虽正殿太和殿的规模远不及明代奉天殿,可宫殿数量上却是远迈前人,足足有近20000间!
因为是土木建筑,很容易就发生火灾。
实际上自从紫禁城建成之后,火灾、雷电引起的火灾,一直伴随故宫左右,到清末民初,大约还有九千多间。
而朱慈炯在南阳建造皇宫的时候,特意点明不要用紫禁城的土木建筑模式。
北京故宫的建筑模式,乃是采用柱承重,而墙不承重,也就是所谓的墙倒屋不塌。
而朱慈炯则是反其道而行,采取了墙承重,而尽量减少木柱的情况。
如此一来,进阔达九丈深,宽达二十七丈的皇汉殿,瓦顶的巨大重量,就需要墙体一丈厚的青石墙才可以承受的了。
然而因为这么巨大的空间,使得纵然朱慈炯在皇汉殿两侧修建了四间隔间,却也依旧无法完成。
因为这么大进深,木梁根本就承受不起房顶的重量。
当匠人们无法完成的时候,朱慈炯却是笑了笑。
他对张思源吩咐道:以大明二十帝绘像,制作二十个巨型石雕像,这些石雕全部是采用大青石,以分层雕刻的模式,然后中间留置空洞,以钢筋灌入水泥固定堆砌。
这些石雕,分做四排,每排五尊,以单手托天的造型,顶起了皇汉殿巨大的承重。
……
群臣缓缓走入皇汉殿,只见正在排班之中的,就是两尊最为高大的太祖、成祖雕像。
在两人的身侧,左侧为武宗朱厚照的雕像,右侧是思宗朱由检的雕像。
两人的在外侧则是朱聿键的雕像。
雕像的一只手,却是下垂,做拳头虚握状。
这个位置正好是用来放入火把、油灯、蜡烛的。
因为没有亮瓦,使得纵然墙壁上开了窗户,并镶嵌了玻璃,大殿内依旧有些昏暗,就算是大白天的,也是需要点灯照明的。
今日是朔望大朝。
朱慈炯刚刚坐定,刘公公一声净鞭,群臣弯腰齐拜之后,张思源当即站了出来:
“陛下,府试成绩已经出来,臣下与同僚挑选了一千份试卷,列为一等。”
其中在房屋正中,最高的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