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三国》免费阅读!

第一百九十二回 钱(2/2)

作者:问天

只在幽州对外的一些城市,才有所谓的关税,幽州境内都是统一税,只要在一个地方交完了,那他就可以在幽州境内随便走了。

    当然了,刘明如次贴钱,那也不是没有利益的,毕竟刘明还是得到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力,而且刘明当了幽州牧之后,刘明的那几个垄断产业,如美酒和纸张等等的规模也越发的庞大了。就连刘明的那几家报社也是给刘明创下了海量的收入。而且刘明的那些产业也是刘明的各种免税政策的既得利益者。而且早先刘明在钱多的数不过来的情况下。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反正都是自己的嘛。而刘明手下的那些官员更是认为连天下都是刘明的,刘明的产业和幽州的产业又有什么区别?所以一个个也都心安理得很。

    所以说,如今刘明的税收主要就是商业税。而刘明主要收入,就是刘明名下产业的收入和商业税的收入。可如今由于渤海袁绍弄的那一手,商路不畅,刘明的税收大减,刘明产业下的东西卖不出去,收入也是大减。卖出去之后,收进来的又是假币,同样是损失大大的。这刘明能不急嘛。

    刘明一时无计可想,心中恼恨那个袁绍怎么变聪明?而刘明这一不说话。底下更是鸦雀无声了。

    而这时,贾诩看到刘明如次烦恼,自觉地这内政之事,理应自己来为主公分忧。于是站起身来,向刘明进言道:“主公。这袁绍之策。属下到有两个不成熟的计策可供主公参考。还请主公抉择。”这贾诩由于有了昨天的前车之鉴后,说话都婉转了不少。

    刘明一听,挺高兴,这么难的事情,这贾诩竟然都有两个办法来解决。真是奇才呀!连忙高兴得说道:“文和无需顾虑,快快讲来。”

    贾诩尊了声:“是。”然后斟酌着说道:“以属下见,那袁绍所使之策,非王道也。而那向袁绍进献此计之人,也必定是和袁绍有仇,而暗害袁绍也。”

    刘明听得有些不明白,连忙追问道:“文和此言何解?”

    而此时在一旁的郭嘉和荀彧等人则有些恍然的样子。

    贾诩不慌不忙的说道:“主公。那袁绍行此策,虽然可以获一时之利,短期内大量的聚集财富。可袁绍阻碍商路的同时,他那渤海也会使行商之人驻足。每个在渤海吃过亏的商人,也必定会因此绕路渤海。不会再从渤海经过。同时这些商人也会把渤海的名声告语同行得知。长此以往,袁绍那渤海必定会商业萎靡。从此一蹶不振。而袁绍私铸铜钱,虽然暂时解决了军费的问题。可他的根基不足。粮食不多。那袁绍今后在渤海有钱也买不到粮食的情况下,他铸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就像如今,他只能用钱从咱们幽州收购粮食。可如果他今后和咱们作战的话,他又如何能从咱们这里买到粮食。就算他能积攒到一定的存粮,可战争一起,那粮食的消耗无比巨大。他又能持续到几时?所以,这袁绍的计策不过是自取灭亡的计策尔。”

    贾诩说完,在场的众人无不点首认同。而刘明更是心痒难挨得问道:“话虽如此。可如今咱们却该如何应对?”

    刘明着急,可郭嘉和荀彧等人此时倒是不着急了,他们原先只不过是没想到袁绍如此的行为,可能是被别人陷害,因此有些想不通罢了。可如今贾诩已经点透了。这计策郭嘉、荀彧等人也就料到了几分。不过,他们听刘明这么着急得问,也想看看贾诩和自己想得是不是一样,故此也都企盼的看着贾诩。

    贾诩此时比较享受众人的目光,这可比在牛辅手下痛快多了。不过,贾诩毕竟是一个为人谨慎的人,早在昨日的争论之中,贾诩就看出了刘明的那些手下虽然都是心往一块想。可隐隐之间,却有一些派别的苗头。贾诩自思自己初来乍到,根基不稳,也没有郭嘉、张飞等人与刘明那样的亲近,还是谨慎,低调一点的好。多给主公出些好主意,确立自己的地位才是正道。因此,贾诩一点也没敢拿乔。同样谨慎而恭敬的说道:“主公。属下认为,既然咱们此时已经知道了袁绍和咱们幽州利害得失的对比。那咱们就完全可以从容应对。属下浅见:一,咱们可以不去理睬袁绍。而是在与渤海的边境之上,同样的设关立卡,断绝与渤海的贸易往来。如此一来,那渤海的袁绍即收不着咱们幽州的粮食,他那私铸的铜钱,也不好流入咱们幽州。用不了多少日子。他那渤海必然乱作一团。而咱们幽州则不然,咱们幽州根基稳健,军粮众多。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尤其是主公现在又得到了并州,又多出来了一条商业的通路。那咱们不管是改变商路也罢,还是与袁绍干耗也罢,都可以说是不伤根本,稳操胜卷的。”

    说到这里,贾诩停了一下,看了看众人的反应,这才接着说道:“要是主公嫌此策伤人的同时,还伤到了自己。那咱们还可以派一能言之士,前去游说袁绍,使其晓以其中的利害关系。那袁绍也必定会有所收敛。只是如此的话,却让那袁绍得以真正的发展,对咱们今后与其对阵之时,也是有所不利。至于这两个计策实行哪个,还请主公抉择。”

    贾诩这一说完,还没等刘明考虑好了。刘明手下的那些大臣,又都开始各抒己见了。甚至连糜氏兄弟对贾诩的这两个计策也是各自有不同的观点。像糜芳就认为应该采纳第一个,说这样符合商人以本伤人的惯例。是一个极好的法子。而糜竺则认为做人要厚道,应该采纳第二个,如此则能实现双赢的目的。不仅不损失幽州的财政,而且还能扩大一下。至于袁绍的实力会因此发展起来,糜竺则认为虽如此,可是以后在接受袁绍的势力之后,也省得发展了。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