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饥荒。
面对这种粮食危机,普鲁士朝廷连连出昏招。
普鲁士政府在1846年出台了一项法令,规定柏林面包师必须按规定压制面包价格,并且由警察来监视执行。然而警察只能管理价格,却无法管理质量,由此出现大量使用劣质材料或伪造重量来规避法规的情况,黑市也甚嚣尘上。
直到1847年初,普鲁士政府终于意识到大事不好,开始秘密委托国务秘书利德克购买俄罗斯谷物。
然而利德克在农业贸易方面经验不足,购买了质量低劣的商品。谷物到达什切青港口后,已经变质。普鲁士政府不得不用其中还能吃的部分跟大麦和玉米粉混合充当粮食。
种种乱局加剧了粮食短缺之前本就积弊已久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进而打击了工商业信心和资金供给。
1847年,一场金融和工业危机导致柏林纺织和机械工程企业大规模裁员,已经存在大量失业人口的普鲁士雪上加霜。
1847年4月21日上午,差不多同一时间,在柏林外围城区的八个市场爆发了骚乱。
骚乱具体起因多样,但都表现为殴打食品销售商和抢劫食品店铺。
据统计,暴徒总共袭击了四十五家商店,包括三十个面包房和十一个屠宰场。
骚乱在中午蔓延到街道和商店,包括戒备森严的柏林城市宫周围区域和林登大街。
4月21日晚上,叛乱分子开始攻击“具有巨大影响”的目标,比如砸毁教堂窗户以及路灯等公共设施。
盗窃和抢劫随处可见,尤其是针对面包和香肠。但暴徒的行为并不仅仅是出于饥饿。
有时候他们甚至破坏食物,踩踏食物并扔到下水道里;抢劫食品商店时,暴徒还破坏、抢走“家具”和“设备”。
这导致柏林的公众生活陷入停顿,市场空无一人,商店的门窗被封住,剧院和学校也都被迫关闭。
面对突如其来的骚乱,普鲁士政府手忙脚乱,一开始明显低估了动乱的程度。由于骚乱分散在整个城市,柏林守军很快陷入无所适从的状态。
威廉一世不愧是军人出身,骚乱爆发当晚,他亲自带着卫队在一线剧院里呆了一晚上。
到4月22日上午,威廉与陆续到齐的军官开会,把柏林分成三个“区”,每个地区都由骑兵和步兵团负责弹压。
即使如此,直到22日午夜左右,骚乱才被军方完全消弭。
这场骚乱给普鲁士造成了巨大的政治动荡。
包括柏林市长在内多名高官被迫辞职;受损严重的资本家们强烈不满,他们呼吁建立一支更大的警察部队,或者建立一支能够对社会动荡尽早做出反应的民间警备力量。
虽然柏林地方法院批准了资本家的建议,但普鲁士内政部严辞拒绝了这一要求。
理由是这种掌握在自由派手里的民间警力会破坏贵族对军事力量的垄断权。
然而,这种贵族掌控一切的局面也维持不了多久了,“土豆革命”虽然被扑灭,但它点燃了另一个更为巨大的炸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