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他就憋着劲,不管袁绍势力多么大,也要咬回来。
他不许张白骑报仇,自然不是说他不想要报这一箭之仇,哪怕他和李大目没多深厚的感情,但部下被人干掉了,如果什么反应都没有,那也太丢份了吧。
他按兵不动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冀州兵强马壮,硬碰硬的话黑山军未必是对手。
当然,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原来历史上的袁绍更吊炸天,可张燕一样没怂,不服就干。
真正让他按捺住的,还是因为张燕本身的原因。
张燕昔日成为黄巾贼寇,本来就是迫不得已,他在黄巾军中,算是一个难得的有长远目光的高层,这也是为什么,别的黄巾势力都被灭了,就他的黑山军还活得有滋有味的。
在彻底掌控黑山军,又干败了好几次来围剿的官兵之后,张燕就敏锐地感觉到,当土匪当山贼是没有前途的,再牛的土匪,也不可能夺得天下,等天下安定下来,他迟早会被剿灭。
因此,张燕很早就开始准备后路。
他准备的后路就是洗白,这才有了他向汉灵帝请降的故事。
李大目的被杀,就发生在张燕洗白之后不久。
当时的张燕刚刚洗白,怎么肯贸然和冀州牧开战,所以这事才被压了下去。
等到袁绍第一次起兵,席卷大半个冀州的时候,张燕原本想趁机报仇的,却没想到韩变等人那么快就夺回了冀州,稳定了局势。
等张燕准备好出兵,袁绍已经败退了,他若是再出兵,绝对会一脑袋碰到墙上,而且还是那种特结实的墙,撞个头破血流。
到了袁绍再次出兵,与韩变决战,张燕就意识到,这或许是他最后也是最好的报仇机会,于是他便早早地开始准备。
等冀州军出发一段时间,他便点起兵马,直扑邺城。
好不容易才等到这个机会,报仇心切的张白骑软磨硬泡地才从张燕那里得到了这个先锋的位置。
在一开始的时候,张白骑还老老实实地履行了先锋官的职责,可到了后来,道路平坦之后,他便按捺不住胸中复仇的火焰,一路狂奔向邺城。
他倒未必是想一鼓作气拿下邺城,他虽然很想复仇,却并未被怒火冲昏头脑。
但是有数千兵马在手,后方还有大军压阵,张白骑绝不相信邺城守军敢出城与他一战。
到时候,能在邺城城下耀武扬威一番,对张白骑也是一种慰藉。
连着行军了半日,张白骑见麾下都面有倦色,虽然他复仇心切,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到邺城上空为李大目报仇,可他也知道,他报仇的根基就是这数千兵马,张白骑只能按下焦急的心,命令安营扎寨,埋锅造饭。
他想要让麾下休息个把时辰,恢复体力之后再行军,可就在这时,他派出去的斥候返回报告:有数千兵马,打着冀州旗号,正向他们这边靠近。
张白骑听了,先是一惊,然后就是抑制不住的狂喜。
比起在邺城耀武扬威一番,他自是希望能亲自击败冀州军,为李大目报仇,可他也知道,这样的机会,非常的渺茫。
邺城的守军未必很多,但绝不少于数千人,加上邺城非常坚固,易守难攻,他这几千人,根本就没有攻破邺城的机会。
而冀州军应该不傻,没理由放弃坚固的城池,出城与他交战才对。
可他万万没想到,还真有这么傻的冀州军,奔波数十里来与他交战。
如果就在邺城脚下,张白骑还担心被冀州军逃掉,可这里距离邺城好几十里地,根本不必有这样的担心。
至于会不会无法击败对手,这样的问题则被张白骑给忽略了。
在张白骑的命令下,刚刚才准备休息,顺便吃顿饭的黑山军们,不得不忍着疲惫、饥饿,站起来结好阵型,准备迎敌。
不多时,斥候报告的那支军队,便出现在张白骑面前。
等张白骑看到这支军队的时候,差点忍不住笑出了声。
就是这样的一支军队,也敢主动出击?
倒不是说出现在张白骑面前的冀州军军容有多么不整,恰恰相反,这支军队军容整齐,士气看上去也还比较高涨,武器装备更是没得说。
就是一点不好,那就是这支军队的人数,实在是太少了点。
张白骑这种老贼头经验非常丰富,只是稍微数一数,他就可以确定,在他面前的这支军队,人数绝对不会超出三千人太多。
而张白骑带来的部队,则有近八千之众,整整是对手的两倍还多。
这样的战斗,闭着眼睛也能打赢吧?
张白骑在心里如是想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