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五章 朕替你们报马尼拉惨案之仇(1/2)
作者:纣胄
黄家的人全都站在门口迎接。
朱由校摆了摆手,示意所有人站起来,然后就迈步走了进去。
整个黄家的气氛显得有些低沉。
这几年,虽然黄克缵名声不行,但是也没有人敢小看他。
黄克缵一直坐在刑部尚书的位置上,还是内阁的大学士,地位非常稳固。这就非常说明问题了。
所以这个时候,黄家家里的人也非常多。
走进去不远,朱由校就看到了韩爌。
“臣韩爌,参见陛下。”见到朱由校,韩爌连忙躬身行礼,语气恭敬。
朱由校看了韩爌一眼,脸上的有些无奈,叹了一口气说道:“朕知道爱卿心神巨震,可还是要保重身体啊。”
此时的韩爌苍老的厉害,眼圈还有些发红。
毕竟他和黄克缵的年纪差不多,两人这些年在官场上也算得上是结盟,关系也非常好。
突然黄克缵走了,韩爌有些接受不了也是理所应当的。一方面是丧失了一个这么重要的盟友,另外一方面则是想到了自己。
黄克缵的今天,不就是自己的明天吗?
韩爌这心里面自然就是伤心不已。听到朱由校这番话,他连忙说道:“臣多谢陛下。”
“人怎么样了?”朱由校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毕竟在这个场合黄克缵才是主角。
“回陛下,不太好。”韩爌连忙说道。
转头看着身边的魏朝,朱由校直接问道:“太医呢?”
“回陛下,在外面等着。”魏朝连忙答应道。
“那就让他进来吧。”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
时间不长,御医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这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身材清瘦,面容方正。
见到朱由校之后,他连忙行礼说道:“臣方长生,参见陛下。”
这个方长生,大医院的骨干人物,前些日子也曾经主持过新药的研究。
方长生这两年身体不好,所以就没再主持新药研究了,平日里也就是给人看看病,有空也会把握一下研究的大方向。
这一次黄克缵生病,方长生过来,代表了朱由校对黄克缵的重视。
“行了,起来吧。”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
这个时候他也懒得和人客气,直接询问道:“黄爱卿的身体怎么样?”
“回陛下,能救过来。”方长生直接说道。
屋子里面的人顿时都面露惊喜,脸上的表情也都松快了下来。
这是一个好消息。
包括朱由校都是如此。
韩爌都有了一些精神。
“好好好,那就好好治疗,需要用到什么都报上来。朕让人给你调拨。”朱由校笑着说道。
方长生略微有些迟疑,脸上有一些尴尬,硬着头皮有些无奈的说道:“陛下,人是能够救回来,可也恢复不到以前了。”
“怎么说?”朱由校的表情瞬间就严肃了起来,盯着方长生问道。
“黄大人病很重,虽然抢救及时,但是也有一些来不及。命能保住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恐怕以后再也没有办法做事,只能是颐养天年了。”方长生声音低沉的说道。
这是有后遗症了。
朱由校叹了一口气问道:“不知道是什么病?”
“回陛下,脑血栓。”方长生没有隐瞒,直接说道:“即便是治好了,以后行动怕有不便,需要有人照顾。想要办公做事,基本不可能了。恢复好的话,生活尚且能够自理;否则恐怕连生活自理都做不到。”
屋子里面的气氛再一次低沉了下来。
所有人都明白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黄克缵不能再做官了,官位要让出来了。
黄家人脸色有庆幸又有无奈。
人能救回来就好。别的不说,自家老爷子活着,那就代表着人脉还在。
可是现在老爷子从官位上退下来了,人走茶凉,这以后如何,还真的就很难说。
朱由校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黄爱卿醒了吗?”
“回陛下,还没有。”方长生说道。
“把黄爱卿的儿子叫来吧!”朱由校叹了一口气说道。
“是,皇爷。”魏朝答应了一声,连忙转身就去叫人了。
时间不长,一个中年男子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说是中年男子,也只是保养的好一些罢了,实际年龄应该也有五十岁左右了。看他的样子,与黄克缵眉眼之间倒是有些相似。
“臣黄昌盛,参见陛下。”见到朱由校之后,中年男子行礼说道。
“起来吧。”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你在什么衙门任职?”
“启禀陛下,臣在百工院任职。”黄昌盛连忙说道。
朱由校有点惊讶,没想到黄克缵居然把儿子安排到了百工院?
朱由校想了想之后问道:“管什么呀?”
“回陛下,管造炮。”黄昌盛连忙说道。
“你父亲这些年为朕尽心尽力,朝堂上下受其恩惠者颇多,朕也感念其人品才学,所以想问问你,要不要朕给你换个衙门?”
“放心,这是朕要酬你父亲的功劳,不会掺杂其他。”
“回陛下,臣不想换衙门,造炮是臣的毕生理想。看着一门门的大炮从臣的手里面诞生,臣心中欣喜。这一生,臣都想为陛下建造大炮。”黄昌盛躬身说道。
“这是为何?”朱由校看着他有些疑惑的问道。
要知道,身为黄克缵的儿子,做官肯定能挑选一个很好的位置。
造炮本来就有些奇怪,没想到这还把造炮当成了理想?
“臣不敢说。”黄昌盛迟疑着说道。
“说吧。”朱由校说道:“在这个时候,朕不会怪罪你,有什么说什么。你在百工院,应该知道朕对你们这些人的看顾。”
“臣谢陛下。”黄昌盛答应了一声直接说道:“臣出生在闽南,年轻时也是读书做学问,满腔热血,想着要忠君报国。”
“可是在前些年出了一件事情,闽南有很多人在南洋讨生活。商贸开了之后,闽南的商人也出海到南洋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