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辽东的战略(1/2)
作者:燕西风
赵梁松疑惑道:“这能行么?别人要是问学生,大人在京里置办产业干什么,学生怎么说?”
“置办产业干什么?你说置办产业干什么?当然是为了赚钱了。”杨鹤笑道。
笑了笑,杨鹤接道:“以后有人问你为何四处与人结交,你也以这样的方式去回答。”
赵梁松笑道:“四处与人结交,自是为了广结人脉,以免以后有人找我家大人麻烦。”
“哈哈哈,孺子可教也。”杨鹤大笑道。
杨鹤就任职方司主事不久,兵部尚、辽东经略张鹤鸣以年老体衰为由,再次向天启皇帝朱由校提出辞呈。
眼见张鹤鸣出任辽东经略以后没有任何作为,朱由校思之再三,终于同意张鹤鸣回家养老。
随后朱由校任命宣大巡抚接任辽东经略,宣大巡抚连上三道公,拒绝出任辽东经略。
此举激怒朱由校,当即将宣大巡抚罢官免职。
接着朱由校擢升兵部侍郎王在晋为兵部尚兼右副都御使出任辽东经略。
王在晋:字明初,号岵云,江苏太仓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历任中舍人,江西布政使,山东巡抚,兵部左侍郎。
王在晋分析当时辽东局势曾说:“东事离披,一坏于清(清河)、抚(抚顺),再坏于开(开原)、铁(铁岭),三坏于辽(辽阳)、沈(沈阳),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捐弃全辽,则无局之可布矣!逐步退缩之于山海,此后再无一步可退。”
时任宣大总督王象乾建议王在晋:“得广宁,不能守也,获罪滋大。不如重关设险,卫山海。以卫京师。”
王在晋认为王象乾的建议有理,来到山海关后,编辑勘察山海关的地形,筹划在山海关左近另筑一座城。以期于山海关外御敌。
随后王在晋上疏:“高岭有乘墉之势,斗城如锅底之形。昔武侯云地势兵者之助也,不知战地而求胜者,未之有也。奴有战地,而我无守地。山海一关不过通夷贡夷之道。严远戍之防有两河为保障,何夷虏之足忧。而今且以为冲边绝塞,此岂有形之天堑,成不拔之金汤者哉。臣与同事诸臣谋之,有欲筑敌楼,先居高山、高岭者。夫敌楼孤峙,能击远不能击近,倘为贼所乘,则益助其凭高博击,而我失其所控御矣。有为再筑边城从芝麻湾起。或从八里铺起者,约长三十里,北绕山,南至海,一片石统归总括,角山及欢喜岭悉入包罗。如此关门可恃为悍蔽。”
这段话的大意是分析了山海关一带的地形和敌我形势,建议在芝麻湾到八里铺之间再建一座城池以阻挡建虏进攻。
当杨鹤得知王在晋的计划之后不由目瞪口呆。
王在晋选择建城的地点距离山海关只有八里,如果能在八里铺挡住建虏,那么在山海关同样也能挡住建虏,如果八里铺挡不住建虏。那么建虏顺势而下,便会连山海关一同攻破。就是说在八里铺建城根本没什么用处。
另外,王在晋修建这座新城预算要数百两白银,以大明现在的财政状况。等这座城建完基本上就得破产。
就算不破产,修建这样一座城怎么也得两三年才能建成,有两三年的时间,建虏可能已经把身后的朝鲜和周边的蒙古部落平定的差不多了。
平定蒙古部落以后,建虏完全可以绕道蒙古从大明北部发起攻击,那时修建这样一座城更是丧失了用处。
后世曾有一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个王在晋就是猪一样的队友,大明财政如此拮据,他还想干这么大的手笔,完全就是帮建虏把大明最后的家底败光,然后坐等建虏发展壮大。
从战略眼光和魄力来看,王在晋还不如他的部下。
有魄力的这个人叫赵率教。
赵率教,字希龙,号明善,北直隶蓟阳人(河北蓟阳),万历十九年,赵率教中武进士,任甘州都司,历任碾伯营游击、靖虏卫参将、延绥参将,后被人弹劾罢官。
努尔哈赤起兵攻打辽东地区后,朝廷发布诏让被罢官而养有家丁的将领带兵到前线立功,赵率教率众随叔祖赵梦麟出征,得到经略袁应泰的赏识,被提拔为副总兵,掌管中军的事务。
天启元年,辽阳被后金军攻破,袁应泰自杀,赵率教潜逃,后投奔王化贞,王化贞弃守广宁,赵率教随王化贞逃跑,王在晋来到辽东以后,他又投奔了王在晋。
投奔王在晋不久,有一天他主动找到王在晋,提出要戴罪立功,收复失地。赵率教要收复的失地叫前屯,位于山海关和宁远中间。
王在晋没有拒绝赵率教的要求,只是告诉赵率教他没有兵。
赵率教没有要兵,只带了三十八名家丁就走了。
不过赵率教走到中前所的时候发现前屯卫已经被蒙古人占据,于是便停了下来,就地扎营,开始收拢百姓,召集难民,并挑选精壮之人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