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立陶宛省(2)大公堡的神秘来客(1/2)
作者:龙吟森森
维尔纽斯,大公堡。
前文说过,时下的维尔纽斯城堡周长十五里,是欧洲少有的大城,在东欧仅次于莫斯科,也是历任大公居住的地方,在城堡的正中心则是一座方圆约莫四里的城中之城——大公堡。
大公堡是一座四四方方的正方形建筑群,四角是圆堡,可以藏兵,然后四面建筑群分为三层,都可以住人、办公,罗继志担任包含明斯克、立陶宛、柯尼斯堡的总督后,将总督府放在了明斯克,但由于立陶宛是新拿下来的土地,有大量诸如清点人口、划分田地、查清资源、压服新归附人口等事项要做,在今年,他将总督府暂时搬到了维尔纽斯。
与往常一样,大公堡建筑群正北面的所在全部留了下来,自然是留给皇帝陛下的,东西两侧的建筑群肯定是留给皇帝陛下的神武军的,正南面的建筑群被罗继志和立陶宛省高官兼镇守使姬甲杰占据了。
罗继志占据了南面建筑群大门以东的部分,姬甲杰占据了以西的部分,而他们的卫队也分别占据了靠近南面建筑群的东西两侧建筑群的一半。
眼下,在罗继志的总督府里,正坐着几个人。
话说自从大夏国介入东欧后,波兰-立陶宛的历史发生了剧变,由于普鲁士的提前崛起,以及整个乌克兰、明斯克地区的流失,波兰-立陶宛王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衰弱,本来波兰王国就是一个极为内向化的国度,除了压迫农奴种地,对于商业、工业不太重视,原本的明斯克、乌克兰实际上是王国的殖民地,一朝失去后,不仅丧失了大片的土地,还失去了土地上大量的人口。
这才是最致命的,于是,在第二次波兰战争中,波兰-立陶宛彻底灭亡了,当时普鲁士、奥地利获得了维斯瓦河西岸的土地,而东岸的土地却送给了大夏国。
大夏国获得这片土地后深知波兰不比乌克兰、明斯克,这是一片主体民族突出,有着几百年历史传承的国度,想要彻底拿下是不容易的,何况还有宗教因素的影响。
不过当时的立陶宛并不在大夏国手里,为了打通明斯克与柯尼斯堡的联系,大夏国还是将土地拿下了,但并没有按照大夏国的体制对该地进行管辖,而是在以前与大夏国配合的较好的波兰将领斯特凡恰尔涅茨基的推荐下选择了一位大贵族扬索别斯基代理维斯瓦河以东的波兰领土,当然了,索别斯基是以克拉科夫城伯爵的身份代理的。
这位索别斯基就是后世波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约翰三世,他能够得到在战争中失败后退隐的恰尔涅茨基的推荐,是因为他的曾外祖父是有名的若乌凯夫斯基,波兰历史上第一位攻入并占领莫斯科的将领。
由于这一因素,若乌凯夫斯基家族隐隐有波兰第一贵族的名誉,相当于立陶宛的拉齐维乌家族。
前波兰国王卡齐米日夫妇在先后两次战事里双双阵亡后,波兰王室立即出现了真空,由于没有哪怕一个男女继承人,瓦萨王朝就此消亡。
而在维斯瓦河的西岸,无论是奥地利还是普鲁士,并没有像大夏国这样客气,他们直接将分得的波兰领土设置行省,并委派自己的亲信担任高官进行管辖。
当然了,如今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倒是可以顺理成章地兼任波兰国王,比较起来,他管辖的以克拉科夫为中心的波兰西南土地倒是与神圣罗马帝国所辖的波西米亚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
大夏国获得维斯瓦河东岸的土地后,除了开辟了一条以比亚维斯托克为中心的驰道去往柯尼斯堡,境内大小事宜实际上是由索别斯基与恰尔涅茨基负责的。
眼下,在罗继志的书房里,索别斯基、恰尔涅茨基双双在座,当然了,姬甲杰也在,尚有一位不得不重点介绍一下。
在尼堪亲自带着大军进入乌克兰,并在某处森林伏击波兰翼骑兵得手,俘获了大量德意志雇佣军,其中有一位来自汉堡的炮手叫弗兰克文琴,被俘后先是在大夏国的炮兵里锻炼了一段时间,后来被秘密送到临潢府军政学校学习,完整地学习了三年后才出来,后来被分到当时的明斯克大公国担任灰衣卫头目。
当然了,当时的灰衣卫大头目是孙思克,文琴只是他的手下,当孙思克被调走后,文琴便被提拔起来了。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文琴是一个会德语口语、拉丁文书写,在一众德意志雇佣军里是少见的人才,另外,他在被俘后立即毫无保留地放弃了天主教,皈依了东正教,在军政学校那三年又学会了汉语,自然让包括哈尔哈图、孙德安在内的重要人士刮目相看。
直到眼下,文琴也才二十九岁,正是干大事的上好年纪之一。
作为明斯克的灰衣卫,除了拉丁语、德语,会一些斯拉夫语也是少不了了,加上波罗的海土语(立陶宛、拉脱维亚等),这样的人才有资格称得上负责“东欧”地区的大灰衣卫头目。
当然了,今天罗继志会见的贵客是索别斯基,其他人只是陪客,文琴表面上的职务是总督辖区的商务副总管,他今天就是以这个职位出现的。
三大一神教大核心人物齐聚梵蒂冈的消息也传到了这里,随着查克丹率领四个军团秘密抵达奥伦堡,一封尼堪亲自写的信也传到了罗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