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栋梁》免费阅读!

第二百四十八章 进退(1/2)

作者:米糕羊

    洛阳,西巡关中的皇帝驻跸于此,从行辕议事回来的洛州刺史彭均,在府邸附近提前下了马车。

    竟然走输送柴禾、瓜果蔬菜的厨房小门入府,唬得厨房院子里仆人们一个个呆若木鸡。

    他也不吭声,闷头往里走,“杀”向书房。

    候在书房外的仆人,看见突然出现的郎主,如同见了鬼一样,惊得面色发白:前门望风的死哪去了!

    他们想动不敢动,想发声,被彭均一瞪,站都站不稳。

    彭均随后到窗口一瞥,果然,八郎彭宪在研究马经小报而不是看正经书。

    于是摆摆手,示意随从去拿竹条。

    彭府执行家法,用的就是竹条,竹条价格便宜量又足,打断了也不心疼,换一根接着打,可谓“无缝执法”。

    闻讯赶来的黄氏,远远瞥见良人“捉贼捉赃”后要发飙,赶紧让侍女去扯屋檐下挂着的鸟笼。

    笼中鹦鹉受惊,叫起来:“哎呀,哎呀!!!救命啊,救命啊!!”

    鸟声传来,彭宪惊醒,眼见着父亲板着脸、背着手走进来,一个激灵站起:“父亲,孩儿已经等候父亲考校多时。”

    “等候多时?”彭均看着儿子,看看案上来不及掩藏的马经小报,似笑非笑:“那我就考校考校你的学问。”

    “是,是”彭宪只觉后背发凉,赶紧让座,请父亲坐下,自己老老实实站着。

    彭均先拿起那马经小报,扔到一边,然后将被小报盖着的书拿在手中。

    书为《汉书》某卷(册),是彭均要求儿子们经常读的书籍,今日彭宪偷懒被他抓个正着,他就要找个无可辩驳的理由,好好教训一下这小子。

    你以为你聪明就可以不看书了?

    彭均心中怒骂,他对聪明的八郎寄予厚望,期盼儿子靠科举博功名,而不是又从军当武官,毕竟彭家总得出个文官。

    所以彭宪没有去读军校,而是“备战科举”。

    但儿子聪明过了头,经常耍小聪明,让彭均头疼不已,现在就要教训一下小崽子。

    不过,因为问的问题有些敏感,彭均先让外面的仆人都散开。

    然后问:“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前两位得善终,韩信却不得好死,你觉得,韩信冤么?”

    “不冤。”彭宪回答得很快,彭均问:“理由,简略些。”

    “韩信死时,三十来岁,正直当打之年,汉高祖难道不怕自己死后,韩信无人可制?”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有能力威胁皇权的文武官员,若不知进退,那么只能变成死人,皇帝才放心。”

    这回答简单明了,也是彭均让儿子们多读《汉书》的原因。

    彭宪见父亲怒气消散大半,知道自己“有救”了,便趁热打铁:“韩信假齐王事件,已经为他的结局埋下了根。”

    “相比之下,张良、萧何就知进退了。”

    “张良求留侯之封,以修习黄老之术为名,急流勇退,萧何知轻重,甚至自污,化解杀机,所以,开国勋臣想要自保,就得学这两位。”

    “坐下来说吧。”彭均示意儿子坐下,怒气完全消散,开口说道:

    “萧何,是汉高祖微末时就结识的熟人,为沛县元从,他尚且要自污,要随机应变以自保,其他人,再不知进退,真就是自寻死路了。”

    “汉高祖的连襟以及同乡樊哙,算是自己人了吧?汉高祖因为忌惮皇后吕雉,担心外戚尾大不掉,加上身体不适,担心死后樊哙为吕氏爪牙,便派人去杀樊哙。”

    “也亏得派去的陈平多了个心眼,妥善处置,樊哙才保住一命。”

    说到这里,彭均看着儿子,意味深长的说:

    “父亲是皇帝连襟,也是同乡,如果皇帝对黄家起了戒心,要剪除外戚羽翼,我也会跟着倒霉,所以,平日里行事一定要注意。”

    “不可飞扬跋扈,不可托大,一定要知进退。”

    他让儿子们多读书,不单是为了儿子有文化,也是为了让儿子们能够从史书里学到为人处世的方式,“知进退”。

    汉高祖和沛县元从之间的故事,就很值得他引以为鉴,因为李笠和他们这些人的关系,真的很像汉初君臣的关系。

    即便李笠不是薄情寡恩的人,可自古以来的皇帝,行事多是薄情寡恩,彭均看史书看多了,越看越心惊,觉得当了皇帝的人,迟早会性情大变。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他自然要为自己和儿子做打算。

    彭均自己可以做到“知进退”,却担心儿子闯祸。

    所以,要求儿子们平日里行事低调些,莫要仗着自家出身不得了,就为所欲为。

    “陛下出身微寒,重情义,体恤百姓,同时,恨飞扬跋扈之人,恨他们鱼肉百姓,恨他们恃宠而骄、得寸进尺。”彭均轻声说着,彭宪认真的听。

    “父亲虽然是陛下元从故旧,开国勋臣,但也不能仗着身份为所欲为,你们更是如此。”

    “记住,陛下是个很讲原则的人,他说过让勋臣们富贵,就一定会让勋臣们富贵,可一旦有人踩了陛下的底线,陛下要做处置,是不会犹豫的。”

    “孩儿明白。”彭宪点点头,他当然明白父亲让他看《汉书》的用意,所以不会如同书呆子般死读书。

    彭均却摇摇头:“你不一定明白,你现在明白的这些,无非有助于自保,但将来想要道路通畅,还要多琢磨、多长一些见识。”

    “陛下的雄心壮志,细节方面,外人很难看清楚,只有用心去想,才能想通。”

    “孩儿也有琢磨过的。”彭宪觉得自己的心里话,有时该适当说出来。

    “你说说看。”

    “是,孩儿以为”

    彭宪认为,皇帝是个“拎得清”的人,对开国勋臣,该给的富贵,都给。

    但也三番五次“提醒”,提醒勋臣们“一定”要管束家人、部下,不得行为非作歹之事。

    这种“提醒”的分量有多大?

    看梁、武两家一直以来都是低调行事的模样,再看外戚黄家那与人相处时“慈眉善目”的作风,就能明白这“提醒”的分量有多大。

    梁公和武公,是皇帝儿时玩伴,皇后是皇帝枕边人,所以他们明白皇帝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也明白踩皇帝“底线”的后果是什么。

    所以,如果有勋臣子弟敢乱来,闹得太过分了,皇帝真是会杀人的。

    彭家也不例外。

    而且,皇帝为了加强皇权,削弱任何可能对皇权造成的威胁,做了各种布置。

    所以,别看皇帝明面上对开国勋臣们“和蔼可亲”,可一旦勋臣们不知进退,“踩底线”,真是会因为“谋反未遂”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