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不舍得,这事儿自然只有当事人心里才知道,关大先生贴子送出,没想到上元佳节这天,就收到了意外的惊喜,一份唐四爷让管家送来的礼物。
“我们少爷说也没得什么好东西,这个物件看着应景,正好也上元佳节了,怕给忘了,就让我先给送过来。”
唐管家简略的一提,然后告辞。
关大先生将人送得看不见车了这才转身回了屋,几个姨太太围着打量那方长盒,却也没人敢先伸手去碰,见到关大先生回来,赶紧让出位置来,个个都好奇的想晓得这在湘省位高权重只手能遮天的唐四爷破天荒竟然给家里送了礼来,到底会是么子礼物?几个姨太太也好奇,这老爷平时声不吭气不响的,居然跟唐四爷有交道,想到这,她们看老爷的眼神都带上了一丝钦佩与惊奇。
关大先生也一时有些受宠若惊,等打开一看就是上等好木配的锦绸做的高级的盒子,将里头的卷轴小心拿出来了一看,一下子更不能淡定了。
这唐四爷出手竟是大方之极,送的是幅画儿。
画是横轴,关大先生小心翼翼的展开来,一幅江舟行人与岸石上的四五友人或是亲人作揖告别的画面。
关大先生识货,眼睛自是一亮,被姨太太们挤了一下回过神,不悦的把人都赶开,招呼关梦龙聂璇和晏先生近去,共同欣赏这幅意境悠远生动的离别图。
晏淮南是明白关大先生的意思,他拿着放大镜仔细的瞧这画,一边看一边道:“古代送别图源于送别诗,如柳树、河水与美酒等,画中多出现长亭、折柳、兰舟或是正在作揖的人物。
两宋时期的送别图多为立轴式,构图一般是将有送别人物的坡岸与远去的船只安排成左右对称的形式。到了明代,画家们多喜欢以横卷的形式描绘送别图,这样处理起画面的布局与诗文的题写上就更能够灵活多样。
此外,古代的送别图发展至明代已经形成两种主要的模式:一是以江岸送别为主的模式二是以陆地送别为主的模式。少帅送给大先生的这幅送别图是江岸送别,看后边落的款印,秋影庵主……嗯……”
晏先生对着画卷思索了一番,有些不确定的说道:“秋影庵主,我记忆里是有那么一位,就是前朝诗人黄树谷之子黄易。
黄易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兼擅篆刻,曾任监生、官济宁同知。其父工篆隶,通金石。他继承父业,以篆刻著称于世。隶书摹《校官碑额》,小隶有似《武梁祠题字》。精于博古,喜集金石文字,广搜碑刻,绘有《访碑图》,并著《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故隶法中参以钟鼎,愈见古雅。抚印为丁敬高弟,有出蓝之誉,因此他与丁敬都并称&quot丁黄&quot,为“西泠八家”之一。”
聂璇听得入迷,不由好奇道:“这位秋影庵主分明擅金石篆刻,难道还擅长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