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震动之下暗流涌(1/2)
作者:特别白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震动之下暗流涌
几千骑在平壤被伏击,几乎是全军覆没,这个消息想要隐瞒是隐瞒不住的,迅的传到了辽宁和京师那边,然后又以京师为中心,飞快的传往各处。
辽宁震动、京师震动、天下震动,五千骑兵还是素称强悍的辽宁骑兵,居然就这么损失殆尽,据说只有主将带着不满三百骑回到大明境内,收拢了三天,也不过是将将五百骑。
马队骑兵吃了败仗,往往事后还能收拢不少溃散的兵卒,但这次居然是这个战绩,说是被歼灭也不夸张了。
原本那些轻视倭寇的文武官员都是慎重了起来,这样的兵力来到了朝鲜,如此的靠近大明腹心京畿之地,那就不能等闲对待了。
已经是隔三差五才出现在奉天门偏殿一次的万历皇帝,开始每日上朝,朝中和京中的各个机构都开始高运转。
时间过去了这么久,天津卫这个港口搜集到的信息已经足够丰富了,最开始经由海商船主们传到京师的消息,说倭寇十几万近二十万兵力,京师都是以为荒诞不经,可慢慢的,传来的数目都是十几万到二十万之间,只有比这个数目多的,却没有少的,加上辽东那边的消息,现在大概已经能得出判断来,倭寇最少是十万兵以上的大军。
这样的规模,这样的强军出现在朝鲜,实在是心腹大患,能在伏击战中让辽西骑兵五千余覆灭,这样的战斗力怎么评价都不算高。
先前积极请战的辽西总兵李如柏此时的境地真是坐蜡了,进退不得,这样的失败出现,再去打,必然会耗尽家底,可不打,不表明态度,恐怕罪责就要上身了。
到底是李成梁在背后坐镇,应对倒还是得体,祖承训的战报往京师的时候,李如柏的请罪请战奏折也是一并的送到了京中。
李家表明了态度,愿意动用辽西一切可用兵马,去往朝鲜和倭寇决一死战,请朝廷恩准。
就连在宣府的李如松无奈之下都要跟着上表请战,现在就是要把这个战争的规模,尽可能的扩大,用战功来洗刷罪过。
不过已经出了这样的事情,朝廷却不敢大大咧咧的下判断了,而且辽宁巡抚徐广国的奏折上说的很明白。
大明的巡抚除却云南一处外,其余各省的巡抚的官衔中都有提督兵马的称号,也就是说巡抚也要对所辖地的军事负责。
祖承训的败战,徐广国自然也要负担责任,徐广国倒也没有遮掩,他实实在在的在奏折中为自己请罪,这个事情朝廷不会拿他如何,徐广国心里也是有数的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这个辽宁巡抚不是廷推会推出来的,而是内廷点将,有这个背景,自然无需担心太多。
徐广国奏折上除却请战之外,更主要的是说明朝鲜的情况,请朝廷务求慎重,目前先做好防御,然后再求征伐之道。
这个奏折上所提出的策略也是中规中矩,朝廷自然是准许,先让徐广国就地主持防务,然后朝廷准备后续。
所谓在长白山一带出现倭寇踪迹的消息很快就被证明为虚妄,辽南总兵孙守廉又是回到了义州一带,布置兵马。
辽宁巡抚徐广国开始调动兵马,其实也是简单,就是从辽东和辽西两处抽调兵马补充到辽南这边的鸭绿江畔和大明边境的各处要塞去,做好防御。
徐广国其实并不怎么紧张,因为祖承训的骑兵溃败之后,鸭绿江朝鲜一侧,还在朝鲜手中的小小地盘没有什么变化,也没有什么告急,这说明倭寇的兵马暂时还没有向西进的意思,局势还不那么紧急。
马林那边抽调了骑兵和步卒一共八千,一个副将领兵,辽西这边却是有一万六千余来到,而且还是总兵李如柏亲自带队,李家的精锐骨干几乎是倾巢而出,这也算是表明一个态度,也做好了准备,如果有机会入朝作战,那么李家要用最强的力量来获取功勋,洗刷前面的那些混账事。
在沈阳的辽宁巡抚徐广国也是准备去往定辽右卫凤凰城那边,就近指挥了,别处巡抚手中都有个两千到三千的巡抚标兵,由一名游击统率,但徐广国手里也就是五百余人的卫队,抚标不过是个空架子。
可徐广国真要动员起来,精锐力量他可以召集几千甚至上万,因为辽宁周围的商团和垦殖农庄的护卫队和民间团练都能够动用。
因为是战时,从辽宁到京师,从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