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幡动心动(3)(1/2)
作者:屋顶骑兵
第三十二章 幡动心动(3)
“若周王所谓,形迹暧昧,幸念至亲,曲垂宽待,以全骨肉之恩。 如其迹显著,祖训且在,臣何敢他议?臣之愚诚,惟望陛下体祖宗之心,廓日月之明,施天地之德。 ”
朱允炆拿着四叔燕王送来的奏章久久不能放下,半晌之后唯有一声叹息,喃喃而语:“朕又何尝想手足相残。 ”说着闭上眼睛,久不言语。
由于燕王带头上求情奏本,其他十几路藩王群起而上,平时各打算盘的藩王们此番异常坚定地走到了一起,兔死狐悲,唇亡齿寒,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
朱允炆无奈之下,将黄子澄、方孝儒、杨靖、刘三吾、齐泰等五个辅政召入宫中商量对策。 此时五人见皇帝苦恼,都静立一旁,谁不敢说话。
隔了半晌,朱允炆才道:“总共收到各路藩王的说情奏本一十二份,除了湘王和蜀王,几乎所有的藩王都进本为周王开脱。 各位爱卿拿个主意吧,对周王该如何发落。 ”
刘三吾是惟一赐座之臣,他坐在那闭目养神,仿佛老僧入定一般。
朱允炆瞄了他一眼,知道这个老头指望不上;眼睛移到杨靖身上,只见他站得笔直,眼睛凝望着窗外,此君一直反对朝廷削藩,他也别指望了;黄子澄呢?他的眼睛扫到黄子澄身上。
黄子澄知道主意是自己出的,解决的时候切不能做缩头乌龟,只得道:“陛下,周王证据确凿,请削王爵,赐白绫。 ”
方孝儒一听,立刻道:“陛下,黄大人所言万万不可。
所谓证据确凿不过是周王次子的一道检举奏本,还有就是几套龙袍,这些龙袍不过是唱戏的戏班中找到,至于另外一些小证据,什么五爪龙杯都有证可查,乃先皇御赐。
如果仅仅以这些证据将其赐死,天下藩王恐怕不服。 ”
齐泰点点头道:“到了这个时候,陛下应该出面宣慰一下各路藩王。 不能把他们都逼急了。 依臣看,留周王在京城察看是比较合适的做法。 ”
两人的话都说不到点子上,看着杨靖仍然闭口不说话,朱允炆心中有些不满,只得开口点将:“杨爱卿,可说说看法?”
杨靖被点将,只得转过身来,作了一揖道:“陛下。 拿下周王一事,本来就有些操之过急,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贸然动手,结果就是今日之乱。
各路藩王同心协力上表。 显示出他们已经感到身上的危险,才联起手来。 赐白绫不可取,釜底抽薪恐激起更大地事端。
如果仅仅是将周王留察京城,同样不可。 这等于朝廷承认捉拿周王不对。 自打嘴巴,有损朝廷威信。 对于周王的处理,不若削其王爵,将其流徙三千里。
这样做不但保住周王一命,卖了各地藩王一个人情,而且也不损朝廷颜面。 请陛下定夺。 ”
听了这话,朱允炆才点点头,这才叫老城持国。 黄子澄吞了口唾沫。 也不再说话。 朱允炆又问道:“刘爱卿的意思呢?”
刘三吾微睁眼睛,在座位上微微欠身道:“杨大人所言极是。 ”说完又把眼睛闭上。
朱允炆道:“既然刘、杨两位爱卿都这么说,那就这么办吧,至于流徙哪里,由杨爱卿斟酌。 ”
杨靖道:“臣领旨,另外还有一事。 现在各路藩王人心浮动,陛下应该有所举措以安人心。 辽王留京已经一年有余,行为端正。 恭孝谨慈。 未若令辽王回藩。
说明殿下并无削藩之心,如此一来。 可塞天下攸攸之口。 请陛下圣断。 ”
杨靖之言一出,几名辅政之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不知道如何反应。 过了一会齐泰附和道:“杨大人所言极是,辽王在京察看多日,已原先皇遗训。
令其回藩,一来宣示陛下大度,二来可安天下藩王,此策甚好。 ”
黄子澄立刻道:“杨、齐两位大人所言差矣。 亲籓陆梁,人心摇动,万一不幸,必有厉长、吴濞之虞,削藩之策乃安定社稷之根本。
此番削夺周王,众王兔死狐悲,唇亡齿寒,竟然群起上书,不啻要挟朝廷乎?然陛下免除周王一死已经是恩降众藩,焉有不服之理。
辽王在辽,数有不法事,先皇且诏之来问罪,已经证据确凿,正是削夺辽王好机会。 如果放其回辽,如纵龙归海,放虎归山。 此议切不可行!”
杨靖“哼”了一声道:“不知道黄大人对辽王殿下有什么深仇大恨,屡屡抓住其不放。 兴宗(懿文太子庙号)在世时,甚厚辽王,兴宗弥留之际曾有外事不明问辽王之遗训。
先皇驾天,燕王轻骑来京,谁说不是没有辽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