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洪武驾崩(4)(2/2)
作者:屋顶骑兵
,其他人发禄米补偿。
谁知道这位大都督全改了,他认为辽东如今四方无战事,在辽东推行屯田,废止了殿下的禄米补偿制度,着令所有有田地之人都回家种田。
铁长史和叶将军据理力争,最后才争取到上五卫保留五成的将士值班。
不仅如此,过了春耕,杨文下令将上五卫拆分,从羽林右卫抽出两个千户组成新的义州卫,从定辽中卫、广宁中卫中各抽出一个千户组成新地广宁左卫。
又从定辽右卫和铁岭卫各抽出一个千户组成新的复州卫。 各位新的指挥使都安插上杨文的人。 ”
屯田倒还罢了,朱植一听说杨文竟然拆分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上五卫精兵时,气得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这还了得,经过五年苦心经营,现在辽东的兵马已经训练完毕,而且经过几场大战的洗礼,俨然有了精锐的样子。 杨文这样一胡搞。
自己所倚重地上五卫精兵已经被抽成了空架子,日后凭什么自保?
朱植气得脸都发白了,道:“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我五年的心血啊,全部毁于一旦。 难道铁铉叶旺他们就允许杨文这样胡搞?”
杨荣道:“殿下息怒,铁大人和叶将军当然据理力争过,据铁大人递上来的邸报称。 杨文以辽东境内太平无事为由,不需要集中那么多精兵。
其实这分明是一石二鸟之策,其一,可以分散打击殿下的势力,其二他可以给自己的人加官晋爵,培植自己的嫡系将领。 他自己打着如意算盘,怎能理会铁叶两位的劝阻。 ”
这些关巧,杨荣不说朱植也能知道。
让铁叶二人对抗杨文还是不明智的,他强压着心中地忿懑,接过杨荣递上地茶杯,坐了下来道:“杨文如此苦苦相逼,我们是不是得做点什么?”
杨荣微微一笑道:“殿下。 稍安毋躁,请听荣给殿下分析。 此时,我们不但什么事都不能做,而且辽东的铁长史还必须曲意奉承。 不能现出不满。
殿下你想,怎样做今上才会许殿下回辽东?”
朱植心中不快,怒道:“我倒真看不出他有这个意思,把我留在京城找个理由废掉算了,我又能如何?”
杨荣显得胸有成竹,笑容不减道:“殿下,您这是自暴自弃地想法,其实杨文在辽东闹得越凶。 对殿下越有利。
殿下想啊,今上把杨文派去辽东,不就是为了夺军权牵制殿下吗?那只有让他做得很顺利,取得很大的成果之后,才能安今上之心。
所以说,只有今上和杨文自觉得已经控制了辽东军权了,殿下才有机会回辽。 殿下以为如何?”
朱植一拍脑门,立刻转怒为喜:“勉仁高见。 的确是如此。 所谓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那按照勉仁的意思。
铁叶二位不但不能与杨文抗争,还要曲与委蛇,做出更大的让步。 ”
杨荣道:“对,正是如此。 殿下回藩辽东是首要大事,这个时候必须隐忍。
殿下在辽东五年无论政务军事,功勋卓著,在军在民都深得人心,又岂是杨文之流小恩小惠能够蒙蔽地?!殿下一定不要着急,杨文在辽东获得的利益越大,殿下离辽东才更进了几分。
其实这个看法是铁大人首先提出的,他想清楚这一层之后,在杨文拆分上五卫的时候,他并没有极力反对,他还告诉殿下,莫非忘了杨春事乎?”
杨荣这么一说,朱植更加明白了,蓝玉叛乱时,杨春名为羽林右卫指挥使,但只要朱植振臂一呼,下面的兵将还不是应者云集。
那时朱植在军中尚无根基,更何况现在已经在辽东经营数年,军中大小将领那个不是跟朱植从死人堆里钻出来地。
朱植心中立刻跟明镜似的,转而道:“按照这样的思路,杨文拆分上五卫还有更大的好处。
勉仁还记得,在扫平海西女真之后,多了剌鲁、努合里、达真等卫,我们还担心兵力太盛引起朝廷不安,特地想方设法裁撤了几个卫。
现在杨文这么做,实在是给辽东多扩充了几卫精兵。 你看,虽然上五卫人员被分散了,看似实力削弱,但只要找到机会补齐兵马,勤加训练,恢复实力不是难事。
而且新扩充地三个卫都是上五卫的老底子,只要训练得当,不又是一支精兵吗?”
杨荣呵呵一笑道:“殿下明鉴,正是如此,如今辽东兵马数量不变,但卫所又增加到二十二个。 骨头都在,只要有需要,随时可以扩充成军。 ”
朱植此时信心更加爆炸,你杨文这么做简直是给自己白送来一万五千精兵,如今一切的一切就是如何返回辽东。 只要一回辽东,那还不是虎入深山,龙上九天吗?
朱植连忙吩咐:“对,正是如此,你赶紧写一个方略,让铁鼎石对杨文步步后退,一定要让他尝到更多甜头,但同时队伍的训练也要给我抓紧,等回藩之时看不到三卫精兵,我拿他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