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风俗问题(1/2)
作者:叨狼
“外交部?”范无病皱了皱眉头。心道自己跟这边儿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吧,他们怎么会注意到自己的到来。
据大使馆的人说,在埃及约见政府官员、公司和企业的负责人或者家访友人,无疑都须预约,不宜当不速之客。但因特殊情况冒味造访,好客的埃及人也不会像西方人那样见怪,他们会始终微笑地表示欢迎。
工作性的会见均在办公室进行,除了高级官员,没有人把你当做贵宾而派人在门口等候,接送你到会客室。会见的人也往往边办公边同你谈话,但例如下级送一份须签字的文件,或者外面来一个电话交谈几分钟,此时你就被冷落在一边,无人理睬。这种事情遇上几次,你就会慢慢习惯于这种埃及式的会见。
但是很显然,外交部的人贸然造访范无病,就显得有点儿让人诧异了。
尽管如此,范无病还是答应了让对方进来,大使馆的人也在一旁陪同,省得双方之间的交流上出现什么障碍,或者因为风俗习惯的不同。产生什么误会。
埃及人的习惯很多,大抵穆斯林皆如此,他们认为右比左好,右是吉祥的,做事要从右手和右脚开始,握手、用餐、递送东西必须用右手,穿衣先穿右袖,穿鞋先穿右脚,进入家门和清真寺先迈右脚。
究其原因,穆期林“方便”和做脏活时都用左手,因此左手被认为是不干净的,用左手与他人握手或递东西是极不礼貌的,甚至被视为污辱性的。
在衣着上也存在一些禁忌,比如说按照伊斯兰教义,妇女的“迷人之处”是不能让丈夫以外人的窥见的。即使是同性之间,也不应相互观看对方的**,因此,短、薄、透、露的服装是禁止的。哪怕是婴儿的身体也不应无掩无盖,街上也不见公共澡堂。
在埃及,看不见袒胸露背或穿短裙的妇女,也遇不到穿背心和短裤的男人。
虽然埃及人对外国人是宽容的,不像某些伊斯兰国家那么严厉,但必须提醒的一点是,在埃及穿背心、短裤和超短裙是严禁到清真寺去的。
还有一个有趣之处,就是不要打哈欠,通常在埃及人面前尽量不要打哈欠或打喷嚏,如果实在控制不住。应转脸捂嘴,并说声“对不起”。
埃及人讨厌打哈欠,认为哈欠是魔鬼在作崇。一个人打哈欠,如同犯罪似的急忙说,“请真主宽恕。”而打喷嚏被认为不一定是坏事,一个人如果在众人前打喷嚏,则要说,“我作证:一切非主,惟有真主。”而旁边的人则说,“真主怜爱你”,他接着会说,“真主宽怒我和大家”。
埃及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在饮食上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教规,斋月里白天禁食,不吃一切忌物,也不吃红烩带汁和未熟透的菜,吃饭时不与人谈话,喝热汤及饮料时禁止发出声响,食物入口后不可复出,而且忌讳用左手触摸食具和食品。
埃及人办喜事时喜欢大摆筵席,除了邀请贵宾亲友之外。有些平时与主人无甚交往者也可光临,同样也会受到热情款待。习惯上是先摆出巧克力和水果,然后诵《古兰经》,吃肉汤泡馍、米饭与煮肉,最后上点心和小吃。
埃及人请客,坐席也讲究身分及等级,主人还习惯用发誓的方式劝客人多吃,自始至终非常热情。菜肴越多越好,哪怕是原封未动地端上来又端下去,宾主都十分高兴,因为这是慷慨好客的标志之一。
朋友相见时异常热情,一般情况下,见到不太熟悉的人,先致问候的人会说全世界穆斯林通行的问候语——“安塞俩目尔来库姆”(直译为“和平降于你”,意为“你好”)。如果是老朋友,特别是久别重逢,则拥抱行贴面礼,即用右手扶住对方的左肩,左手搂抱对方腰部,先左后右,各贴一次或多次,而且还会连珠炮似的发出一串问候语。
如果你上门拜访朋友,主人会一次或多次地重复说,“爱赫兰乌塞赫兰乌迈尔哈板”(意为“你遇到的是亲人,你走的是平原,欢迎你”)。有时也简单地说,“爱赫兰!爱赫兰!”
女性之间出于礼貌或表示亲热,更多地采用温柔的贴面礼,一般是先右边贴一次。后左边一次。
异性之间通常是握手,只有亲戚之间行贴面礼。男女之间也可不握手,男士不宜主动伸手,握手时不应交叉,即四人呈“十”字形面对面握。男士在握手时必须从座位上站起来,女士则不必,可以继续坐在椅上。
还有一点就是,埃及人不忌讳外国人家访,甚至很欢迎外国人的访问,并引以为荣。但异性拜访是禁止的,即使在埃及人之间,男女同学、同事也不能相互拜访。
除贫困户外,埃及人家里都有客厅,卧室作为私房是不欢迎外人入内的。
虽然说大使馆的人和陆青桐都给范无病介绍了很多关于埃及的情况,但是等到对方的外交部官员赶过来之后,却非常热情地以西方礼节同范无病进行接触,并用相当纯属的英语致以问候。
范无病的英语水平还是可以的,笑着同他互致问候,然后请客人落座,并以国内的茶叶招待他。
对方是外交部的一个部长助理,他首先代表外交部和总统对范无病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然后就慎重地表示,范先生是否能够参加政府方面举办的一个活动。或者有没有意思在埃及开发几个大项目?
范无病也非常诚恳地表示,范氏投资集团已经有投资埃及的意向,不久之后会有专门的考察团来埃及洽谈此事,自己这一次是作为私人旅行出现在开罗,不过他有感于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愿意捐助一百万美元用于改善当地的学校环境。
外交部助理对范无病的慷慨表示了高度赞扬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