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底的蜀中天气虽仍有些热,但在烈日下行军已非难事。杨云帆领兵来到剑门关时,已是三日之后。
剑门关地势险要,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于此地凿石架空造飞梁阁道,又于大剑山峭壁两崖相峙处置剑阁,这里就成为了著名的军事要隘。隋朝以后,陕甘入蜀逐渐改道,小剑至大剑关口的栈阁道逐渐被废,“剑阁”也成为了剑门关的别称。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蜀道难》中写道: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历经三日跋涉,杨云帆率兵来到剑门关下,从内往外看剑门关虽然并不能看到全貌,但仍能给人一种巍峨耸立、高山仰止的感觉。
“来者可是杨虞侯?”就在杨云帆感慨剑门关的雄伟之时,一骑自关内驶出。此人年约二十多岁,身披甲胄,身背劲弓,手挽缰绳,坐下枣红马犹自躁动不已。
“在下杨云帆,奉巡检使卢大人之军令,前来剑门关协同守卫关隘,这是调令。”说完,杨云帆拿出调令递了过去。
那人下得马来,接过调令看后递还给杨云帆,也拱手说道:“在下上官博玉,奉家父之命,前来迎接杨虞侯,家父已接到成都府军书,正在军营静候杨虞侯,请虞侯随我进关。”
众人便随上官博玉一同向关内走去。进得军营内,杨云帆便见得营帐内两侧有六七人立于帐内,主座上有一中年人正端坐于上,此人约么四十余岁,面容清瘦,颚下长须,神色锐利。
杨云帆晓得此人应该便是剑门关守将上官正,便上前一步躬身行了一个军礼,开口说道:“末将杨云帆,拜见上官大人,久闻上官大人之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也。末将奉卢大人之命,领一千部众,前来协助上官大人守卫剑门关。这是成都府的调令。”
上官正闻言微微一笑,接过调令,看过之后开口说道:“杨虞侯请坐,前日本将便已收到成都府的军书,说派兵前来协同本将守卫剑门关,没想到是杨虞侯这样的少年英雄啊。哈哈”
“将军过奖了,末将初领兵事,才疏学浅,还望将军多多提携。”杨云帆说道。
“杨业杨老令公的后人,又岂是泛泛之辈?想当年你爷爷守雁门时,本将当时还是和你一样,乃是军中一个虞侯,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老将军虽斯人已去,但英明仍震胡虏啊。我辈之中无人可望其项背。”上官正感慨的说道。
“将军过谦了,试问谁人不知将军乃是“三谏之才”,赵相公的眼光是不会错的。”杨云帆说道。说实话,杨云帆不喜欢这样的互相吹捧,但是出于礼貌,心里虽然排斥,但礼节上仍是能从容应对的。
上官正笑着摆摆手,然后对身旁的一个年轻人说道:“纪玉,你先去安排下杨虞侯与部下的营地,让士兵们填饱肚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