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段誉的身份后,赵佶一时间倒没有了要离开的意思。他往那佛堂走去,想要瞧瞧段誉到底在忙些什么。
可是刚刚走了几步,那被段誉称作朱四哥的侍卫朱丹臣冷哼一声,箭步上前拦在赵佶面前沉声道:“这位公子,君子论道适可而止,若再穷追不舍,未免失了器量吧?况且,我家公子身份非比寻常……”
正说着,大理国那些散在四周的护卫们终于赶了过来,见朱丹臣还拦在赵佶面前振振有词,心中叫苦不迭,连忙低声道:“朱大人,借一步说话!”
朱丹臣横了赵佶一眼以示警告,然后才移步走过去,待听那些护卫在耳边低语一番后,旋即脸色才幡然一变,缓缓转头瞧了赵佶一眼,接着便忙不迭收回视线,脸上已经流露出似笑似哭的表情,额头上涔涔冒出冷汗。身为镇南王府四大护卫之一,他自然深知这番大宋使者南来对大理段家的意义,可是刚才他竟然、他竟然……
眼见赵佶嘴角挂笑站在佛堂外,朱丹臣心中倍感为难,一时间不知该上前请罪还是该赶紧走进佛堂通知世子。正迟疑之际,便见赵佶已经迈步走进了佛堂,他心中一慌,正待要举步追上去,佛堂门口却早被赵佶的侍卫给挡住。这些侍卫们心中早有不满,只是一直被赵佶眼神制止了,才一直按捺住。这会儿看到脸色发白的朱丹臣要进佛堂,当下便不客气冷笑道:“巧得很,我家公子身份更加非比寻常。”
明白了这一行人的身份,朱丹臣自然不敢再硬闯,只是局促的僵立在佛堂外。况且他见大宋来的这些军士们气息沉稳,目蕴神光,就算想要硬闯,也未必就会是对手。
赵佶走进烟气缭绕的佛堂里,借着那烛火光辉埋首香案下,正用绸布沾了香灰小心翼翼擦拭着一尊佛像,神态专注,甚至都没察觉到赵佶的脚步声。
对于段誉这个人,赵佶并没有什么或好或坏的印象,以前或许会羡慕一下他的好运道,不过穿越过来之后,便连这点羡慕也都没有了。或许还有一点感触,那就是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究竟要不要做备胎,那真的跟是不是高富帅或者矮穷挫没有太大关系。
段誉这个人,如果说优点的话,那也真是蛮多的,善良、谦逊、温文尔雅,有礼貌,还有就是童心不减,天真烂漫。不过这最后一点,算不算是优点,却是需要商榷的。
赵佶觉得,一个人葆有童心是一件好事,说明还没有被残酷世道抹杀对这个世界的幻想和愿望,不会蹉跎于一潭死水的现实、甘于平淡,有童心的人就有活力。不过童心是分很多种的,在赵佶看来,与其相信人性本善,不如相信自己无所不能。
或许就是因为这一点区别,刚才段誉喋喋不休讲那么多,赵佶半句也没入耳。之所以一直沉默以对没有反驳,一来他大宋亲王的身份大庭广众讨论大理国施政得失确实有些欠妥,二来也委实没有讨论的必要。从段誉张口讲这些劳民伤财的佛塔尽是虚无,那所谓的佛心才是根本,剩下那些就已经是屁话了。或许在这位大理国世子概念里,大理国这些善民信众们只要有佛心,那就真的不再需要衣食住行用度。
段誉精心将一尊佛像擦拭干净,小心翼翼摆在了香案上,旋即又凑上去认真看一看,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待转身要清理另一尊佛像的时候,却看到了站在一边的赵佶,颇带惊奇道:“原来你还没走啊,莫非对刚才所讲的经义还有疑惑?我自己见解的也不是很深刻,你若是想要完全解惑,可到大理城西法光寺去拜会法光禅师。他是一位得道高僧,应该能帮你清清楚楚的解惑。”
赵佶笑着摇了摇头,旋即便走出佛堂。他跟这位镇南王世子真的很难沟通,话不投机半句多,大概就是这种情况吧。
离开佛堂后,赵佶对乔峰和钟灵摆摆手道:“走吧,咱们继续逛街去。”
待赵佶等人离开好远,朱丹臣才擦擦额头上冷汗,箭步冲进佛堂中,疾呼道:“世子爷,大事不妙,大事不妙啦!”
段誉仍在擦拭着佛像自得其乐,闻言后头也不抬只笑道:“朱四哥,什么样的大事值得你这样慌张?莫非我父王晓得我没去城外迎接宋使,派人寻了过来?”
朱丹臣一脸苦涩道:“若只王爷知道,属下与世子爷